關鍵字:氣切
-
居家醫療科技化 運用手機APP就可開立處方箋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548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高屏業務組視察陳惠玲強調,為了減輕居家訪視醫療團隊負擔,健保署開發了掌上型藍牙讀卡機與醫療端APP,不同於傳統醫療院所的大電腦和讀卡機,醫療團隊只要帶著手機或平板,再加上2台藍牙讀卡機,就可以在看診同時開立處方箋。 -
氣切疤痕肉芽增生 坐視不管易窒息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822邱國樑說明,部分病人氣切會有合併症,林先生可能就屬特異性體質病人,氣切傷口部位疤痕容易增生肉芽組織,當兩邊肉芽組織不斷長大,氣管通道剩0.2公分寬度的隙縫時,呼吸會發出類似氣喘的哮鳴聲,氣管狹窄伴隨呼吸困難症狀,若不處理可能因卡痰或呼吸道發炎,容易窒息造成生命危險。 -
模擬遊戲助醫病溝通 患者選擇療程不盲目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04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楊盈盈說明,傳統醫病溝通以衛教單張、照片及影像為主,無法讓病人及家屬有系統且詳細地了解治療選項及優缺點,相較之下,「延展實境疾病決策及衛教輔助工具(XR Aids)」讓當事人處於遊戲中,身歷其境,能夠快速且充分得知治療細節及後續照護,讓醫病溝通更順暢。 -
3度中風癱瘓患者 非侵入性技術助成功站立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162臺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部神經復健科主任蔡泊意指出,腦部動靜脈畸形所造成的腦溢血中風,必須在中風半年後積極復健,如果能夠持續復健,1年後則能到達穩定狀態。以王先生為例,發病住院後接受神經調控高速顱外磁刺激術,結合藥物及復健,包括腦壓及藥物調整、肺部復健拔除氣切管、張力控制、肌力訓練以及整合復健療法。 -
為求尊嚴善終 她與媽媽共簽預立醫療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614謝爸爸生前住院時,求生意志堅定,向醫師表達願意接受積極治療,也選擇了氣切,但最後卻在極端痛苦下,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這令家人相當不捨與難過。為此,他的另一半與女兒決定不要走這一遭,簽署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 -
甲狀腺癌標靶新藥 7月納入健保給付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6639如果突然爆瘦、體重減輕、頸部突起腫塊,要提高警覺,有可能是罹患了甲狀腺癌!多數患者因早期未壓迫氣管及鄰近組織而不易察覺,通常是透過健檢、醫師觸診或超音波才發現,此時多半已有至少1至2公分的腫塊,若控制不佳,或是未依照醫囑定期追蹤檢查,後續可能出現莫名奇妙的聲音沙啞,甚至每況愈下,直到合併呼吸、吞嚥困難及久咳不癒等甲狀腺癌晚期症狀。 -
多重性肋骨骨折呼吸都痛 微創定位手術可改善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055年過7旬的老翁騎車發生意外,以致右側第4至6根肋骨的多重性骨折合併肩胛骨骨折,送至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家屬最初考慮老年人骨折恢復問題,並未進行肋骨骨折手術,但老翁因為肋骨多重性骨折的疼痛劇烈影響呼吸,引起肺部併發症,必須進行插管、送進加護病房持續觀察。 -
嗓音異常沙啞超過1個月 喉癌腫瘤竟長在聲帶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180喉癌好發於男性,雖名為喉癌,但腫瘤位置卻大都長在聲帶,初期症狀為聲音沙啞,但無疼痛及其它不適,容易被忽略,林口長庚耳鼻喉科系副主任方端仁醫師提醒,如果嗓音異常持續超過1個月,就應趕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