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歧視
-
懷孕職場不友善只能隱忍? 1張圖表教妳捍衛權益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639「職場權益,若不行使即不存在。」這是在採訪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時,她讓小編印象深刻的1句話!的確,性別工作平等法已經存在我們社會中長達20多年了,但不少企業依然認為:生孩子是你家的事,即便有法律保障,難以撼動的還是我們早已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 -
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 倫敦政經學院跨國最大規模調查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22國際失智症協會公布「2019全球失智症報告:對失智症的態度」,調查顯示,各國民眾仍不了解失智症:3分之2民眾認為失智症只是正常老化現象;5分之1民眾認為失智來自於厄運、神的旨意或巫術;2分之1民眾認為即使有醫療支持、失智者記憶仍不可能改善;4分之1民眾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但95%民眾卻也認為自己有1天可能罹患失智症。 -
產前加入美沙冬替代療法 友善藥癮就醫環境提高產檢利用率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560陳娟瑜研究團隊回溯性世代研究法探討有關鴉片類藥物使用疾患孕婦產前檢查的使用率、早期接受產前服務的相關性。研究人員調查台灣現有藥癮相關巨量資料中,美沙冬替代療法計畫1,700名個案,將孕產婦分為「鴉片類依賴組」與「非鴉片類依賴組」,分析根據生產時產婦的年齡、生產時的孕期周數與生產年月等條件,以及記錄估計的懷孕期、每日美沙冬服用量等資料。 -
心中有愛無障礙 透過童書讓孩子學會同理心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07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致力推動共融遊戲場,理事長周淑菁表示,共融遊戲場就是讓障礙兒童也能一起玩,不只是在旁邊觀賞,從遊具設施的尺寸到周邊的環境都要納入考量,平等使用的空間,是友善城市的起點,孩童與家人在遊玩的互動中產生互助;由玩的角度出發,自然認識多元的障礙者與環境,建立同理心。 -
失智非癡呆失能 逾半數患者可自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887許多民眾常拿失智兩字開玩笑,但對失智症的認知卻仍停留在癡呆或失能等負面印象。為了打破國人對於失智症的迷思與歧視,衛生福利部宣布今年國際失智症月起跑,以「彰顯失智者能力」為重點,利用「I Can:雖然失智,但我仍可以」影片宣導,希望打破民眾認為失智者總是需要被照護,無法自理生活的刻板印象。 -
狐臭讓他變宅男 刮除頂漿腺找回好人緣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68狐臭不是病,但味道太重,可能會影響社交生活。28歲的小傑嚴重缺乏自信,朋友不多,也沒交過女友,幾乎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原因在於腋下狐臭味道濃厚而產生社交恐懼症,從國中開始就飽受同學歧視嘲笑,不敢擠公車、搭捷運,也不敢至電影院等密閉的公共場所,別人一個嫌棄眼神,就讓他受傷許久。 -
不是只有抽筋! 失神、重複動作也是癲癇徵兆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759就讀小三的阿雪,最近上課時,常恍神瞪眼,喃喃自語,前幾天在學校,突然呆立站著,唸唸有詞,同學喊她名字,用手搖她,阿雪都沒有反應,幾分鐘後,她清醒了,人卻倒下去了。 -
同志不得捐血禁令鬆綁 新制最快4月上路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203「我想救人,卻因為是同性戀,就不能捐血」,我國「捐血者健康標準」已沿用28年,明訂男同志終生不得捐血,近年來引發諸多討論,同志團體認為這是歧視,衛福部在參考國外作法後,決議適度開放,預定最快今年4月中旬即可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