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檢驗醫學部
-
已故人權律師陳俊翰為SMA病友發聲 盼罕病享醫療權益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7550有別於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博士21歲所罹患的「漸凍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已故台灣「人權律師」陳俊翰,1歲時被確診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這是一種因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隱性遺傳性疾病。 -
台大醫院新書《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 回顧大疫年紀事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42新冠疫情來到第3年,迎接曙光之際,台大醫院將這兩年多的經驗為文成書,讓我們能夠反思《那些病毒教我們的事》。在2020年初,醫院發訊息提醒同仁,關注在中國武漢的肺炎感染案;1月6日啟動雙重檢傷與特別診分流機制,才能在1月底發現國內第2例確診個案。當日啟動院級疫情中心會議,並且每日密集向各部門公開院內情形,且修訂資訊,包含更新檢傷標準以及員工健康監測等。 -
緬甸婦跨海換腎救回一命 台大醫院完成高難度腎臟移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608台大醫院外科部腎臟移植團隊、一般外科醫師李志元表示,李女士現年72歲,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在2009年因末期腎臟病而須洗腎,並在2011年接受首次腎臟移植。李女士曾經在2011年接受過第1次腎臟移植,在2020年6月因為腎功能惡化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因為李女士體內存在有廣泛的抗體會去攻擊人類組織配對抗原,要等到大愛器官捐贈十分困難,需進行活體腎臟移植。但配對的結果顯示李女士體內仍然有抗體會攻擊捐贈者。 -
骨髓抹片AI分類系統獲許可 判讀效率提升減輕醫療負擔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96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周文堅表示,台灣地區白血病、骨髓增生性腫瘤罹病人數逐年上升,2018年即有2550人,死亡人數達1100人,如何在早期正確診斷,提供治療,一直為血液腫瘤醫界亟欲突破的關鍵。 -
Delta病毒可傳染期平均18天 入境檢疫14天真的夠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0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表示,檢驗量能為防疫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隨著疫情不同及變化,應該善用各種檢測方法找出社區中的確診者。 -
超級細菌難檢測 全球每年有數百萬人因此喪命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567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王信堯表示,目前已知超級細菌種類眾多,包括具有抗藥特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鮑曼不動桿菌等,其中又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每年約造成全球數百萬人傷亡。 -
骨髓抹片AI判讀準確率近9成 比人工節省一半時間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2902台大醫院與雲象科技合作,共同研發出「骨髓抹片AI自動分類計數系統」,至目前為止建立超過30萬顆骨髓細胞,共計10類主分類及40類次分類等資料,是全世界最大的標註資料庫。周文堅說明,現可大幅節省人工計算的時間,且能增加細胞計數的量,提供更客觀且量化的數據,以利醫師精準的診斷。 -
濾紙血片篩檢 提早發現黏寶寶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096「台灣第一型黏多醣症新生兒篩檢的先驅計畫」是由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主治醫師林翔宇、醫學研究部副研究員莊志光,及檢驗醫學部技術主任王敦仁組成研究團隊,自2008年底起,針對馬偕紀念醫院台北、淡水、新竹及台東等院區新生兒,率先使用乾燥血片及酵素活性螢光定量分析法,進行大規模第一型黏多醣症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