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台灣受疫情影響之際,醫界有項好消息!台大醫院日前成功為1名跨海來台求醫的緬甸華僑進行了高難度的腎臟再次移植手術。
台大醫院外科部腎臟移植團隊、一般外科醫師李志元表示,李女士現年72歲,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在2009年因末期腎臟病而須洗腎,並在2011年接受首次腎臟移植。李女士曾經在2011年接受過第1次腎臟移植,在2020年6月因為腎功能惡化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因為李女士體內存在有廣泛的抗體會去攻擊人類組織配對抗原,要等到大愛器官捐贈十分困難,需進行活體腎臟移植。但配對的結果顯示李女士體內仍然有抗體會攻擊捐贈者。
在台大醫院蔡孟昆教授領導的腎臟移植團隊通力合作下,努力克服抗體排斥的障礙,先由腎臟內科協助安排李女士接受兩週抗體移除透析治療,再經由檢驗醫學部協助幾次交叉配對檢查確認達到可以移植的條件下,透過跨科部的合作,由蔡孟昆教授帶領楊卿堯醫師、李志元醫師、陳建嘉醫師順利完成活體第2度腎臟移植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活體器官捐贈在台灣有親等的限制,要找到合適的親屬來進行捐贈相當的困難,難以找到完全不會被李女士體內抗體攻擊的合適親屬來作為捐贈者。幸而緬甸當地的姪女願意發揮愛心跨海來台捐贈一顆腎臟給李女士。活體配對過程比較繁複,需要來醫院多次檢查與門診訪談,在疫情蔓延下,台灣與緬甸的航班不定時會停飛,來自於緬甸的李女士姪女一度面臨簽證過期的問題,在移植小組護理師與社工室奔走協助下,感謝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協助李女士姪女延長在台灣簽證,使得捐贈手術得以順利完成。
第2次換腎手術在開刀過程及術後照顧都比首次腎臟移植難上非常多,且因為身體內攻擊捐贈者組織配對抗原抗體強度都比單次移植來得高出許多,可能造成移植腎臟的嚴重排斥而導致移植失敗。所幸台大醫院團隊跨科部合作,加上外交部的協助,克服疫情變化,最終能順利完成這次親屬跨海捐贈腎臟進行第2次腎臟移植手術,李女士也不需再依賴腎臟透析治療。
▲在記者會上,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致贈吉祥物玩偶給李女士。(圖/台大醫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什麼是「甲狀腺風暴」? 醫:一旦引發心臟衰竭恐致命
▸家用快篩T線呈微弱紅線是確診? 感染科醫師曝這關鍵
延伸閱讀
-
不只治「動脈膜狹窄」 台大醫院:這方法同時逆轉失智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297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部分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的年老患者在「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R)後,竟可逆轉認知功能,改善 失智症狀。 -
陳秀熙估國內BA.5可能回升3萬例 樂觀推測不會大流行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88台灣在面臨Omicron大流行後逐漸朝向「地方流行」型態,一方面要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BA.4及BA.5威脅,另一方面也必須嘗試恢復新常態生活。為了在大流行初期減低疫情衝擊,政府快速推動大規模疫苗施打建立免疫防火牆,並進行各種公衛防疫措施(NPI)與抗病毒藥物使用,然而這些管制措施與限制也造成民眾精神心理壓力、照護延遲與醫療能量緊縮。隨著大流行逐漸趨向地方流行,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教授在今(26)日提出台灣防疫新思維:台灣。 -
全台首例!台大CAR-T細胞治療 10歲白血病童獲新生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1322台灣1名女童透過CD19 CAR-T治療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成為全台首例!台大醫院在今(14)日為亭亭歡慶重生,當時因兒童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住院治療,現已完全康復。亭亭於6月過10歲生日,現在正在討論圓夢計畫,希望能看到她最喜歡的《鬼滅之刃》。 -
台灣數位醫療如何名列前茅? 吳明賢:須加強3大面向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1334數位醫療發展勢必是全球未來的走向,台灣醫療在世界中佔據一席之地,但能否跟進世界腳步,走在數位醫療前端,又是一回事,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日前在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啟動發布會上表示,台灣有很高的醫學質量,但缺乏高品質醫學資料的串聯、跨領域的人才、大量臨床試驗的證據醫學,如未來加強這3大面向,發展出合理的智慧醫療給付系統,由資料科學發展成資料經濟,永續經營,台灣在數位醫療領域,很快就能名列前茅。 -
年長者給藥、防疫急門診今日開設 單日400位病患量能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38台大醫院在台大醫學院體育館開設「防疫急門診」,並在今(18)日正式開始營運。台大醫院表示,為提供民眾COVID-19快篩陽性者進行PCR確認,現場僅提供3天份的退燒、止咳、流鼻水藥物,需繳費520元(僅篩檢不需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