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盈臻/桃園報導】43歲的林先生為美國矽谷的科技新貴,雖然年薪超高,但工作壓力沉重,加上經常熬夜導致身體越來越差,日前生病卻高燒不退,加上頸部腫脹不適伴隨呼吸困難,緊急就醫後,初步檢查結果為頸部感染,卻在住院期間出現敗血性休克,檢驗報告證實為超級細菌所致,及時對症下藥,才救回一命。
林口長庚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王信堯表示,目前已知超級細菌種類眾多,包括具有抗藥特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鮑曼不動桿菌等,其中又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每年約造成全球數百萬人傷亡。
由於抗生素的濫用,金黃色葡萄球菌抗藥能力越來越強,治療相當棘手,萬古黴素為治療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後一線藥物,但目前卻也出現可以抵抗萬古黴素毒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除了具有抗藥性,超級細菌相當聰明,還具有「隱形」能力,能藏身在10萬到100萬隻細菌中慢慢壯大,造成檢測困難。
王信堯說明,許多感染病人到院後,無法在第1時間就偵測出體內的超級細菌,而是在嘗試過許多抗生素,治療失敗、嚴重併發症等痛苦過程後,才能證實體內存有超級細菌,治療難度相當高,且錯誤用藥可能更加強其抗藥能力。
為此,林口長庚於2013年引進「質譜儀」(MALDI-TOF),透過質譜儀的技術鑑定微生物菌種,累積豐富臨床經驗,透過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解讀出超級細菌可能的抗藥機制,幾秒鐘內即可完成預測。經反覆驗證,正確率可達80%。
王信堯解釋,「超級細菌預測模型」技術可運用於臨床微生物檢驗及臨床實務,可以快速檢測及發現超級細菌,確診後就能使用正確的抗生素,減輕患者必須嘗試眾多抗生素的痛苦,降低敗血症及死亡風險。
王信堯指出,研發團隊正著手其他超級細菌抗藥性預測研究,預估明年就能將此技術運用在對付更多超級細菌。林口長庚檢驗醫學部盧章智主任提到,未來將嘗試建置一個超級細菌預測平台,造福更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