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植物性食物
-
天天5蔬果!菜「色」要不同 攝取植化素降低疾病上門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377全穀類、根莖類、堅果、豆類、蔬菜及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皆含有植化素,不但能激發體內解毒酵素的活性,還有助清除自由基,降低發炎反應,以及提升免疫等功能,所以,建議可以每天至少吃3至5種不一樣顏色的植物性食物,就能從中獲取植化素。 -
適量攝取有效降低死亡率! 植物性飲食6大好處報你知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733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8年期刊《刺胳針公共健康The Lancet Public Health》,追蹤超過1萬5千位成人的飲食長達25年,估算發現碳水化合物攝取與死亡率呈U型關係,即碳水化合物吃太多、吃太少死亡率皆上升!死亡率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比例約為總熱量的一半(50~55%,如圖)。 -
吃什麼食物先看血型? 快來了解你的血型專屬飲食建議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039你聽說過「血型飲食計畫」嗎?簡言之,就是依照血型去攝取對身體有益的食物。自從自然療法醫師Peter J. D'Adamo提出這個概念,並在 1996年寫了一本關於血型飲食的書以來,在過去的日子裡大家都淡忘了,但近來由於社交媒體的影響,血型飲食又開始慢慢流行起來。 -
外食族青菜吃太少! 多補充膳食纖維防腸癌又能顧腸胃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363膳食纖維是一種存在食物中無法被人體消化的非澱粉性多醣,分為水溶性纖維與非水溶性兩大類。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延緩胃中食物排空、防止血糖急劇升高,還有降低血膽固醇等功能;而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則可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蠕動、預防憩室炎及大腸癌等作用,兩種類的膳食纖維都必須攝取足量,才能得到最完整的益處。 -
吃素還是得大腸癌? 營養師:挑對食物正確烹煮是關鍵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14吃素的方式有很多,且不良飲食習慣也不是罹患大腸癌的唯一原因。不過,如果是健康吃素者,只要以原型食物為主,如全榖雜糧類、豆類、堅果、蔬菜及水果,並非需要吃全素,即使是蛋奶素、鍋邊素,也都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預防罹患大腸癌。洪若樸指出,吃素的方式可以根據宗教信仰及個人需求而不同,常見的種類有全素、五辛素、蛋奶素、鍋邊素等。其實吃素的種類與是否會罹患大腸癌,並沒有直接關係,主要關鍵是食物種類的選擇及烹調方式。 -
使用「30種未來食物」入菜! 飲食變得健康又兼具環保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4174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考量台灣環境、食材可獲性、飲食習慣等因素,嚴選出在地「30種未來食物」清單,鼓勵民眾多以未來食物入菜,在飲食中實踐永續行動。 -
鐵定提升免疫力就該這樣吃! 補充維生素C可加強吸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157「鐵質」是我們所有人都需要的營養素,卻又容易被忽略。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每日鐵質建議攝取量量為成人男性10mg,成人女性15mg。 -
年後甩肉潮!健身房簽約注意5點 安全減重飲食10守則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9許多人宅在家裡追劇、玩手遊,開工後感覺衣服、褲腰變緊,整個人像是大了1個Size號,國民健康署近年來調查發現,近4成的民眾在過年後平均變胖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