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會診
-
上腹痛查不出病因 這個檢查揪出膽囊炎病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5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曾晟恩表示,膽囊炎的典型症狀為右上腹壓痛,痛覺可能延伸至背部或右肩膀,也會出現噁心、想吐及發燒等症狀,若膽結石阻塞總膽管,還可能引發黃疸,但因趙女士的症狀不典型,僅以陣陣腹痛表現,故多次赴診所檢查仍無法揪出病因。 -
親友推薦的偏方真的有用? 用藥前先釐清這3項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2867中醫師王瑜婷說明,大部分癌友都會對放療、化療、標靶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感到焦慮,以致想尋求其他偏方,建議病友在使用前,應該先充分了解自己的「腫瘤期別」外,「自己的體質」、「藥物的性質功效」。 -
男子體重飆破百公斤 醫評估不減重恐面臨心臟移植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163尹文耀醫師說明,蕭先生因心功能差,無法立即進行縮胃手術,及術前必須做的胃鏡、食道、核磁共振等檢查,甚至因此導致麻醉風險提高,在會診新陳代謝科醫師及營養師協助下,積極控制飲食及配合運動,4個月的時間體重已成功降至146公斤,且心功能恢復到60,終於在今年3月順利接受縮胃手術,手術時利用腹腔鏡進行胃袖狀切除約3分之2的胃,縮小到開始只能裝3、40C.C的容量,後續再慢慢增加。 -
胃袖狀切除手術甩30公斤 胖妹成功減重治癒糖尿病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225臺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張健輝指出,BMI值超過40屬於病態型肥胖,需要積極治療,避免因糖尿病、心血管問題影響身體健康。由於每個肥胖者的身體健康不同,必須先透過相關檢查分析身體肌肉及脂肪等組成狀況,再提供各種不同組合的治療計畫。 -
肢體鈍挫傷不可輕忽 嚴重者可能面臨生命威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56衛生福利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事故傷害死亡率位居第6名,其中1至24歲為事故傷害死亡年齡層首位。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肢體鈍挫傷的臨床表徵並非尋常,醫師與傷者必須特別留意臨床變化,有可能是合併存在血管傷害的危險訊號,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與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且將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 -
翁胸痛竟是嚴重肺炎 克雷伯氏肺炎最愛這2種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7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黃建文解釋,患者就診前只覺胸口疼痛,並無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原以為是清洗魚缸時胸口壓迫玻璃邊緣引起,沒想到胸部X光竟呈現大片肺炎,再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竟為肺炎引起肋膜嚴重積膿,當下立即轉入加護病房,並會診胸腔外科醫師手術治療,由於膿瘍範圍日益擴大,若不積極處理,恐造成呼吸困難,甚至因敗血症而引發致命危機。 -
體質容易藥物過敏 原來是帶有這個基因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63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研究團隊證實,特殊體質(帶有基因型HLA-B*13:01)與發生磺胺藥物過敏有關。國人如果帶有這特殊基因型,在使用磺胺藥物產生嚴重藥物過敏的風險是正常健康族群的40倍以上,這項研究結果已發表於2018年7月國際著名皮膚學研究期刊《皮膚病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
工作壓力大終日耳鳴 會計師險罹患憂鬱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130李宏信指出,若是器質性原因造成的耳鳴,多半會給予清血的藥物,打通內耳的血液循環,同時輔以神經營養劑,修復受損的內耳神經防止血管過度收縮。大多數的患者在服藥半年左右便會獲得改善。但若是心因性的耳鳴,也建議會診身心科專家,透過吃藥配合其他治療才有可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