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肢體鈍挫傷的臨床表徵並非尋常,必須特別留意臨床變化,有可能是合併存在血管傷害的危險訊號,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與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且將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圖/奇美醫學中心提供)
1名31歲男性,某日騎機車不慎自撞電線桿,導致左下肢有撞擊鈍挫傷,起初並無缺血症狀,當天在急診室觀察7小時後即離院返家,但返回工作後,疼痛持續惡化,並出現大片瘀青,於是患者在受傷後第3天再度前往奇美醫學中心,經急診團隊評估,發現左下肢遠端血液循環非常不好,也無法觸摸到脈搏,診斷為左下肢動脈傷害合併肢體缺血。
經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進行筋膜切開減壓手術與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執行動脈血管繞道手術,術後轉送至加護病房觀察,並注射血管擴張藥物治療,幾天內肢體末梢血液灌流情形逐漸恢復。後來再經骨科部主治醫師林威廷評估,接受死骨部分移除與多次清創植皮重建手術,最終成功保留病人患肢,同時傷口也完全癒合,於3個月後康復出院,僅接受定期追蹤治療。
衛生福利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事故傷害死亡率位居第6名,其中1至24歲為事故傷害死亡年齡層首位。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肢體鈍挫傷的臨床表徵並非尋常,醫師與傷者必須特別留意臨床變化,有可能是合併存在血管傷害的危險訊號,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與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且將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
葉敬淳說明,當有嚴重外傷病人被送到急診,急診主治醫師會馬上給予初步救治,並啟動重大外傷會診機制,同時聯絡外傷科主治醫師共同於第一時間在急診照護患者,並視外傷嚴重程度評估是否轉送外科加護病房。
在加護病房救治期間,會由外傷科主治醫師及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共同照顧,若病人需要緊急手術,就立即入手術室接受治療,如此一來,除了縮短病人在急診室留置的時間外,也可以整合多個次專科醫師的專業意見,共同提供重大與多重外傷病人更完整的照顧,這也是民眾的一大福音。
延伸閱讀
-
起床落枕4招舒緩! 剛發作時勿推拿宜局部熱敷多伸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94為何會落枕?林頌凱指出,原因有3:(1)為長時間歪著頭工作、(2)是最近換枕頭睡覺、(3)天氣變冷,身體變僵硬所致。 -
吃薑不怕冷! 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差別在哪裡?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22薑所含的薑辣素,對於消化及循環的停滯具有調節的作用,並可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能改善手腳冰冷、畏寒等循環不良症狀。 -
吃蒸梨子止咳潤肺卻咳更兇? 中醫師教秋冬養生之道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14亞東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林巧梅指出,秋令屬燥,秋主肺,所以乾咳是秋冬常出現的症狀,坊間常說的「蒸梨子」食療,就非常適合治療這類乾咳,但注意若是痰多的咳嗽就不適合;除了蒸梨子,建議也可以煮一些白木耳百合南杏湯來潤肺,緩解乾咳症狀。 -
中樞性眩暈vs.末梢性眩暈 平平都是眩暈有何不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59李宏信說明,眩暈的成因大抵可分為2大類,一為中樞性眩暈,成因多半與腦部疾病有關;二為末梢性眩暈,此類眩暈則多半由內耳病症所引起。在臨床上,前者多為漸進與持續性的發作,且較少激烈性的天旋地轉;後者的發作型態則多為突發性或漸進性,發作時症狀也較劇烈。 -
中醫治療「後天養先天」 小腦萎縮症3管齊下可改善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101常有人將小腦萎縮和漸凍人搞混?小腦萎縮症主要是脊髓及小腦脂質性病變到萎縮的狀況,因患者走路搖搖晃晃,又稱為「企鵝病」;運動神經元疾病、神經周邊神經系統萎縮則稱為「漸凍人」。雖然兩者皆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的退化性疾病,但因病變部位、致病因素不同,則臨床病徵也不一樣。中醫師張賜興表示,小腦萎縮症通常有平衡感異常、動作遲緩、寫字不順、走路不穩、容易跌倒、吞嚥困難、容易嗆到、口齒不清、眼球震顫、複視等10大症狀;漸凍人則屬於反映在肢體動作的神經性退化,肌肉會逐漸萎縮到無力,而兩者都容易出現口齒不清、構音或吞嚥困難及步態不穩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