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晃動
-
醫師曝染疫孩童倦怠就該警覺 送醫時記得這樣保護孩子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64因為連日有兒童因腦炎病逝,使得家有小小孩的家長們有如驚弓之鳥,擔憂孩子染疫之後可能出現腦炎症狀。小兒科醫師建議家長需要關注,但不必過度憂慮,記不住8大前驅症狀也沒關係;因為小朋友出現很明顯的與平常不同,就該提高警覺。 -
12例兒童重症有5人併發腦炎 家長應注意8大前驅症狀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19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2)日宣布新增3名中重症個案。疫情開始至今,國內兒童重症案例累計有7例,其中有3例併發腦炎,加上已有2例死亡,引發關注。 -
年前趕工作壓力山大免疫下降 上班族牙周病惡化險掉牙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4271牙醫師呂睿庭指出,牙周病是1種細菌導致發炎與身體免疫力不平衡的疾病,當細菌大量堆積於牙縫、牙齒與牙齦間,此時一旦因為壓力大、睡眠不足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細菌便大舉突破免疫防線,造成牙齦產生膿腫,以及齒槽骨被破壞,導致口臭、牙齦萎縮、牙齒搖晃等症狀產生。 -
孩童換牙期出現暴牙 及時預防性矯正確保臉型正常發育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5795孩童的換牙期通常是在6、7歲左右開始,乳牙會陸續鬆動脫落,直到12、13歲為止,所有乳牙才會被恆牙所取代,通常先從前牙區的牙齒開始汰換成恆牙,依序延伸至臼齒區,一旦恆牙長好了,齒列和臉型也大致定型。林逸豪指出,若家長發現孩童有戽斗、暴牙、下巴後縮或齒列凌亂等問題,可先做預防性治療,時間大約在前牙區乳牙換了2到4顆左右開始進行,矯正效率較青少年和成人高,還能導正往後恆牙與骨骼的發展。 -
耳鳴眩暈齊發威恐梅尼爾氏症作祟 內耳淋巴水腫是元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544眩暈是一種平衡系統的疾病,多半來自於耳朵、腦部,或因腦部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其中約7成的眩暈是由耳朵引起。耳朵構造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3部分,其中內耳是由主司聽覺的蝸牛體及掌管平衡的三半規管所構成,內含淋巴液。當頭部轉動時,內耳的淋巴液會隨著不同方向流動,而產生轉動速度及方向的感覺,3個負責平衡的半規管各成90度垂直位置,在身體動作時,恰好可調節平衡所有的動作。 -
「鬼門開」易鬼壓床? 睡眠麻痺、腿不寧症候群是主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71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門診人數就多了一點,許多人因緊張憂慮,睡不著,甚至疑神疑鬼而前來就醫。 -
背包太重可能會椎間盤突出 背對方式才能幫助背部減壓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53後背包是許多人外出的好幫手,白天揹著筆電上班、晚上帶著運動服上健身房、假日帶孩子出門……等,後背包不但容量大,還能空出雙手做其他事,非常實用;加上雙肩負重設計,避免可能的身體歪斜問題。 -
植牙價格背後藏陷阱 便宜植體使用不到2年恐搖晃斷裂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6636迷你植體的直徑大約2到3mm,長度約4到6mm,而一般植體的直徑至少4mm起跳,長度也有8mm,兩者的尺寸差距至少1倍以上,雖然迷你植體也是合法的醫療器材,不過通常被用在牙齒療程的過渡期,而非直接作為一般植體,像是植牙前補骨後,等待齒槽骨穩健時,可能會暫時以迷你植體支撐假牙使用;部分矯正患者因牙縫過大、牙齒移動範圍大,或者後方臼齒沒有足夠支撐點時,可暫時植入迷你植體作為支撐點使用,待療程完成即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