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農曆7月「鬼門開」總有許多禁忌,民眾都盡量減少就醫,也都避免在這個期間進手術房開刀,不過,精神科、身心科門診卻是例外,鬼月反而成為旺季,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最近門診人數就多了一點,許多人因緊張憂慮,睡不著,甚至疑神疑鬼而前來就醫。
楊聰財表示,從腦科學來看,古人生存環境較差,夜間缺乏燈火,因此,潛意識裡就怕黑、怕未知的事物,而這些較負面生活經驗傳承下來,讓大部分人仍是怕黑,到了深夜,月黑風高,更常會自己嚇自己。
一般人如此,到了鬼月,部分思覺失調症病人也常喊著看到鬼影,楊聰財說,不少合併幻覺及妄想等精神症狀患者主訴看到好兄弟,必須透過藥物,來減輕幻聽幻視症狀。
除了思覺失調症,中老年婦人通常體質較為敏感,到了農曆7月,除了忌諱特別多,也常因為焦慮而失眠,精神不濟,容易恍惚,進而增加幻聽幻視的機率。
至於鬼壓床,楊聰財解釋,這屬於「睡眠麻痺、睡眠癱瘓」,明明處於熟睡期,應沉睡中,卻突然醒來,此時,意識清楚,但四肢卻無法動彈,就認為這是「鬼壓床」。
一般來說,人體睡覺時,啟動睡眠機制,關掉大腦活動與肌肉運動,如果發生睡眠癱瘓,神經傳導出問題,關掉肢體肌肉運動,卻沒關掉大腦,以致病人清醒,四肢卻動不了。
楊聰財建議,如果出現類似狀況,不用焦慮,試著靜下心來,持續吐氣、深呼吸,四肢就會逐漸恢復功能。幾次下來,見怪不怪,就不會陷入鬼壓床的恐懼中。
如何降低鬼壓床?楊聰財提醒,應該少喝茶、咖啡,避免攝取過多咖啡因。睡前不要劇烈運動,多聽輕柔舒緩音樂,以減少晚上睡覺時,出現腦部清醒、四肢無力等症狀。
此外,「腿不寧症候群」患者也常被枕邊人懷疑鬼上身,因為「多巴胺」分泌太旺盛而使腿部神經傳導訊息過多,睡覺時突然踢腿、晃動,而被認為鬼附身。如有類似症狀,建議積極就醫,找出病因,服用藥物,就能降低異常行為。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頭暈」和「眩暈」差別在哪? 耳鼻喉科醫師教你分辨
▸這3類肝癌不適合手術切除! 健保給付標靶藥物來助陣
延伸閱讀
-
2字頭青年比你想像焦慮! 全球「青年危機」正進行中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2396過去大家最常見的是「中年危機」,不過近幾年,歐美更常討論的是「青年危機」。剛從大學畢業的青年們,容易感到困頓、失去目標,感到人生很困難;在疫情下以及社群媒體方興未艾的現在,青年危機愈加嚴峻。 -
「新冠世代」社會新鮮人求職困難很焦慮? 醫師給建議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74畢業季接近,近期不少大學舉辦就業博覽會,各類的科技、金融產業積極向學生們招手;有時捷運上也能看到就業博覽會等廣告。因疫情影響就業市場,產業大洗牌,不少即將畢業的「新冠世代」學生們,對於求職感到焦慮;不只是新鮮人,稍有年資的求職者也對產業變動,感到憂心忡忡。 -
結束長假想收心好難! 期待228連假上班族又充滿能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608開工後該如何好好收心?楊聰財建議,最近幾天應該盡量早一點睡,讓作息規律;下班時之後,可以跑步,或是健身房運動;多想一些快樂的事情,或是與好友規劃下次旅遊計畫,讓生活充滿希望、正能量。 -
疫情爆發緊張到快無法呼吸 改善預期性焦慮別不敢就醫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55經家人勸說後,王先生至精神科門診就醫,經評估為「預期性焦慮症狀」,經過3個月藥物及心理治療後,大幅改善症狀,不再畏懼至大醫院就醫,規律回診,服用高血壓藥物。 -
疫情焦慮衝擊你我生活 恐慌症個案比疫情前增加近3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766防疫3級警戒實施後,國內經濟受到重創,無薪假上班族及失業人口直線上升,不少家庭經濟收到影響,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最近門診中的憂鬱、焦慮患者明顯增加。此外,學生居家學習,家長在家上班,親子互動頻繁,卻也可能增加摩擦,引發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