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接吻
-
七夕情人節迎來「接吻病」! 感染科醫師提醒預防關鍵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758農曆七夕即將到來,在這浪漫的日子,不得不小心「接吻病」。台東馬偕感染科許瀚仁醫師表示,EB病毒感染又稱作「接吻病」,因它主要傳播途徑是唾液,全世界超過9成的人都曾感染過它,大多沒有大礙,不過一但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有可能活化而出現傳染性單核球增多症或較嚴重罕見的嗜血症候群,不可不慎!提醒民眾,一旦有不明原因發燒及持續性的疲倦,應儘早就醫進一步檢查。 -
國小高年級性教育調查近6成不及格 逾半忘記課堂內容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685孩子常會問:「女生為什麼會流血?」、「夢遺是什麼?」、「同性可以結婚嗎?」但許多大人面對這些性議題選擇避而不談。然而在#MeToo運動、兒童性剝削案件激增的背景下,性教育若仍無法開口,孩子又該如何自我保護?根據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以下簡稱性平協)與兒福聯盟(以下簡稱兒盟)的調查,全台5、6年級學童的全面性教育結果,有近6成不合格,顯示性教育仍有極大的補強空間。 -
愛愛總是「性」趣缺缺?研究曝解方 竟能提高性滿意度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5556夫妻雙方近期若「性」趣缺缺,不見得要勉強自己進行性交,反而可以從互相幫助對方「自慰」開始著手、慢慢恢復性慾?《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xual Health》刊載的研究指稱,採取「雙向自慰」的伴夫妻,性生活滿意度相較其他伴侶更加圓滿,打破了以往自慰給人單方面、孤獨的刻板印象。 -
增4例猴痘!北部3例、南部1例 疫苗最快3月24日開打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53疾管署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猴痘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其中3例位於北部、1例於南部,年齡介於3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2月26日至3月6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喉嚨痛、紅疹、淋巴結腫大、水泡、膿皰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3月8日至3月10日間確診陽性。 -
原來接吻也可增加免疫力! 對身體的好處1次整理給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416接吻除了可以增加抵抗力之外,還可以降低對常見過敏源等免疫反應。 1項日本的研究發現,對塵蟎或花粉過敏的人,如果與他們的愛人在關上門的房間裡聽著輕音樂,且自在地接吻30分鐘之後,其過敏反應顯著降低。此外,接吻還可以改善口腔衛生,因為接吻時的唾液可以清潔附著在牙齒上的細菌。 -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常見4個小毛病是警訊
癌症新知 / 胃癌3457胃癌位居台灣10大癌症發生率的第9位、世界癌症死因的第2位。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家輝指出,胃癌好發於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惡性貧血、胃腺瘤性瘜肉以及嗜鹽醃、煎炸、炙烤,煙燻魚、肉和高香料食品者,由於罹癌初期沒有特異性症狀,因此易忽略脹氣、食慾不振、疲倦、體重減輕等警訊,但胃癌進程快,若等到出現嚴重症狀才就醫,病情多已延誤。 -
居家隔離要點避免親密接觸 愛愛也不行是因為這個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8041目前防疫處置共分為自我健康管理、居家檢疫、居家隔離等3階段,居家隔離對象為確診者的接觸者,風險最高。居家檢疫者,則以有中港澳旅遊史為主。但無論是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必須遵循規定是一樣的。 -
夫妻性知識大考驗 孕前孕期產後這樣做不NG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395即使孕期可否有性行為的相關迷思早已被破解,但許多夫妻仍因為懷孕而減少性行為次數,或許是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所誤導。本次將分享孕前、孕期與產後等3個階段的性知識,解答準爸媽內心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