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抗利尿激素
-
學齡孩童尿床比例占7% 醫:6歲是治療黃金期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842020年5月26日是世界尿床日。研究指出,學齡期間有尿床困擾的孩童比例約7%,國中後仍有尿床困擾者約有1%,而男生尿床比例更比女生高出1.5至2倍。顛覆過去坊間相信兒童尿床是心理因素,楊緒棣副院長同時也擔任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他補充說明,會尿床大多是生理因素導致,若未及早積極治療,除了生理影響,更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孩子自信心不足、覺得不如人、自卑,甚至有被霸凌、影響社交等後果。 -
泡泡腎讓男子腎臟越長越大 自體顯性遺傳占9成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512泡泡腎在醫學上是種多囊性腎病的俗稱,9成病人為遺傳疾病,以自體顯性遺傳為主,約1成的病人來自於自身基因突變。病人在出生時腎臟功能與外觀皆與常人無異,但進入成人期之後將隨著年紀的增長,腎臟漸漸地冒出一顆顆的囊腫(形似水泡)。 -
多喝水沒事? 中風患者小心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導致低血鈉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05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腎臟科醫師鄭暉騰表示,「抗利尿激素不適當分泌症候群」除了常見於中風病人,一些抗憂鬱藥物或精神科用藥也會造成此症候群。治療的原則是不能飲用過多水分,每日限制約1500cc,如果像個案有其他醫療目的需要飲用較多量的水,必要時可以在每日的食物中加入鹽分,也有其他促進腎臟排出水分而不會排出鈉離子的藥物可以選擇。 -
別忽視孩子尿床警訊 超過這頻率建議就醫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74亞太兒童泌尿醫學會理事長楊緒棣指出,依據國際及台灣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約有5至10%的學齡兒童受尿床影響,其中男生比例較高,大約是女生的1.5倍到2倍。如果不分性別,則每100名5歲的兒童中,就有15至20人尿床。 -
她沒有懷孕卻分泌乳汁 原來這個地方長腫瘤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4179明明沒有懷孕生產,乳房卻腫脹、分泌乳汁。33歲林太太去年年初生理出現奇特現象,由於月經遲了2個月,原本以為懷孕,但驗孕結果卻為陰性反應,覺得不對勁,就醫檢查才發現腦下垂體長出一顆約0.5公分的泌乳激素瘤。 -
她沒有懷孕卻分泌乳汁 原來這個地方長腫瘤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408明明沒有懷孕生產,乳房卻腫脹、分泌乳汁。33歲林太太去年年初生理出現奇特現象,由於月經遲了2個月,原本以為懷孕,但驗孕結果卻為陰性反應,覺得不對勁,就醫檢查才發現腦下垂體長出一顆約0.5公分的泌乳激素瘤。 -
車禍腦傷後暈眩、四肢無力 原來是低血鈉惹禍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74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主治醫師陳虹志表示,陳伯伯在3年前車禍腦部開刀,之後因長期低血鈉,出現四肢無力、意識不清等症狀,反覆在神經外科與內科住院治療。 -
尿床非幼童專利 5歲以上尿失禁應接受治療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02楊緒棣指出,造成尿床主要有三大因素,包括「夜間多尿症」,體內水分鬱積,在夜晚時才從尿液排出;「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度敏感或異常收縮,導致尿急、頻尿、夜尿或急迫性尿失禁;「大腦覺醒中樞異常」,一般人夜晚膀胱漲尿時,會刺激大腦讓人產生尿意,若大腦感覺不到尿意,脊髓的反射中樞會自行決定排尿,形成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