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手麻腳麻
-
這種頭痛早上易發作且為單側 醫:腦部血循不良恐誘發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0255台北家佑診所朱家良醫師表示,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分為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2種,緊張性頭痛主要因壓力、情緒緊張、肌肉收縮有關,會有緊箍咒的頭痛感,發作部位從後腦勺、雙側都可能發生,下午發作機率較大;偏頭痛逾7成發作於單側,會出現跳動的抽痛感,還可能合併頭暈、噁心嘔吐,以及眼睛痛、畏光、畏吵等現象,發作從3至4小時到3天都可能,早上發作機率高。 -
糖尿病、高血脂恐釀血栓風險 促進末梢血循防憾事發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7714雲林吳佳錄診所吳佳錄醫師表示,先天是家族基因影響,後天因素則包括飲食不健康、生活型態不良、肥胖和缺乏運動等情況。例如中廣性肥胖者,男性腰圍大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喜歡攝取高熱量、高油、高糖、低纖飲食及蛋糕等精緻澱粉以及少動久坐的族群,都容易有高血脂情況。而糖尿病也會導致血脂異常,若高血脂加上高血糖,則會加速血管病變。 -
末梢循環亮紅燈疾病跟著來 銀杏有助血液循環、抗氧化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5318廣告中提到的銀杏,就是家常菜餚中俗稱的「百果」銀杏果,但被認為有促進血液循環的銀杏,並非大家熟知的銀杏果實,而是指銀杏的葉子。很久之前,銀杏是中國人和日本人喜愛的草藥之一,1970年代傳入歐洲時,在德、法還掀起一股研究風潮,當時把銀杏萃取物製成口服錠、注射藥劑,以及能夠滴在水中飲用的萃取劑;研究發現,使用銀杏萃取物可以幫助改善眩暈、耳嗚、頭痛、記憶減退等腦部血管循環等障礙及週邊血管障礙。 -
清晨、入夜時段偏冷!耳鳴眩暈擾 醫曝促進血循助改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115春天的天氣早晚溫差大,白天偶有回暖,但入夜溫差往往相差10度以上,清晨和入夜時段尤其偏冷,容易導致血管收縮,一旦耳朵周邊血液循環變差,很可能因此誘發耳鳴眩暈的症狀。 -
春天早晚溫差大!腦中風發生率倍增 做好1控制可防範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503台南順順藥局陳莉淇藥師指出,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常見為銀杏葉萃取物,例如市面上常見的循利寧,德國原裝進口大廠製造,品質效果皆有保障,分為滴劑和膜衣錠2種,前者藥效進入血液治療作用較快,後者可作為保養時服用。 -
寒流來易犯耳鳴、眩暈? 醫揭好發3族群都與1問題有關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23節氣過了冬至,氣溫直線往下滑,低溫甚至下探10度,逼近寒流等級,不少人容易出現耳鳴、眩暈等症狀,受氣溫影響而導致的耳鳴,恐怕與血管阻塞或血液循環不良有關。若是單純只有耳鳴症狀,1年4季的發生率基本上相差不大,不過到了秋冬季節天氣轉涼,正是許多病毒的好發季節,有些人會因為內耳受到病毒感染而產生耳鳴加眩暈症狀,冬季更是好發鼻子過敏的時候,鼻黏膜腫脹,使得耳咽管阻塞,也會誘發耳鳴。 -
寒流發威心血管拉警報! 醫:類腦中風前期症狀莫大意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67中和國泰診所程建中醫師指出,過去高血壓定義在140/90mmHg,目前美國心臟協會已修正為130/80mmHg,臨床上常看到回醫院測量血壓容易有血壓白袍症現象,因此建議在家裡以舒服平靜姿勢測量血壓,每天於起床、睡前放鬆時,每天測量2次,並做好記錄,提供醫師用藥參考。 -
入冬慎防腦中風!除了改善血循 醫師教你日常做好保健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35節氣進入「冬至」,氣温跳水式下降,使得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機,發生腦中風的機率也隨之提高,通常冬天越冷,體內血液的黏稠度會增高,血管比較容易產生痙攣,血流速度趨緩,如果原來就有高血壓,血壓更會飆高,可能誘發腦出血。錢本文診所院長錢本文醫師表示,臨床上腦中風指的是突然爆發的血管性疾病,不過,動脈血管不會無緣無故地破裂,而是長期下來已潛藏的血管硬化與阻塞持續惡化,一旦這些壓力爆表時就會一發不可收拾。另外,倘若血流不暢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也可能使腦部某一部分失去功能遺留神經症狀,因此血液循環不良也是腦中風常見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