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手術風險
-
高齡、心肺病友福音!治攝護腺肥大 採微創手術降風險
兩性關係 / 男人幫6679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戴盟哲說明,患者年事已高、心肺功能受損、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當他們出現排尿困難,需要攝護腺手術時,考量到手術風險較高,往往會選擇繼續保守治療而長期留置導尿管。面對這樣的情況,水蒸氣消融手術(Rezum)就成為1個極具吸引力的治療選擇。 -
8旬翁無痛血尿長達半年 新式手術取結石有助縮短療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851名80歲阿伯有高血壓、高血脂及結石病史,因13年前曾中風及6年前裝過心臟支架,定期服用抗凝血劑,半年前開始出現無痛性肉眼可見血尿,經檢查發現右側腎盂有1顆2.5公分結石,且右側腎盂輸尿管交接處黏膜呈現增厚狀態,疑似有病變,由於結石經藥物治療後,依舊斷斷續續出現血尿,加上擔憂恐有腎臟黏膜病變,且病人盼能同步處理結石,並檢查右側腎臟及輸尿管,故接受軟式輸尿管鏡處置,術後結石清除乾淨,就再也沒有出現血尿的狀況。 -
心臟衰竭曾動過瓣膜手術 經導管微創瓣膜置換術免開心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7159台灣近20年來手術植入外科生物瓣膜的病患眾多,每年大約會有200至300名患者需要施行生物瓣膜置換手術,但生物瓣膜平均壽命約為10至15年,使用久了,猶如皮革或塑膠般會老化,以致於瓣膜損壞而需要再次手術置換瓣膜才得以延續生命。 -
白內障成因不只老化!醫分析危險因子 勸別熟透才手術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629過熟的白內障就像1顆不定時炸彈,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風險,尤其白內障患者多為長者,老人家視力若不好,容易發生跌倒或開車危險度增加等問題。《美國醫學會期刊》更指出,接受過白內障手術的長輩,跌倒或骨折的風險較低,可見白內障手術的重要性。 -
8旬翁三尖瓣閉鎖不全併心衰竭 台大首以最新醫材治療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64682歲男性病患周先生,由於嚴重三尖瓣膜閉鎖不全合併右心衰竭,在藥物治療下心衰竭症狀加劇,因其為高齡病人,且拒絕接受傳統開心手術治療,經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醫療團隊的評估,排除其他可能治療選項,決定引進TricValve系統。在台大醫院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的專家審核同意後,向食藥署申請專案進口,於2023年11月4日成功地利用TricValve系統執行異位性上下腔靜脈支架瓣膜置放術,而病患於術後心衰竭症狀大幅改善,精神和食慾比起手術前都有明顯的進步。 -
加國商人脊椎退化寸步難行! 來台接受1手術恢復健康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02楊志鴻提醒,退化造成的脊椎不穩定、神經壓迫是相當常見的熟齡疾病,但許多患者聽到要做「龍骨手術」都會猶豫再三,「像King先生在1周內果斷決定手術、根除病灶的患者非常難得。」但隨著手術中即時的影像系統的出現,搭配導航系統,不僅大大降低手術風險與併發症,也能縮短住院與康復期。 -
主動脈瓣膜狹窄竟腸胃出血 心臟內外科醫師聯手換瓣膜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78高齡82歲的高爺爺在年輕時因冠心病置放過冠狀動脈支架,日前他因腸胃道出血和血便反覆住院,卻遲遲找不到原因,最後連腎功能都出問題,必須洗腎, 2個月後他再度住院,醫師發現他還合併有心雜音,遂照會心臟內外科團隊評估,結果發現他主動脈瓣狹窄合併不明原因的腸胃道出血,診斷是罹患罕見的「海德氏症候群」,考量患者年紀大、慢性共病多,心臟血管外科諶大中主任與心臟血管科詹仕戎醫師聯手於複合式手術室執行「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術後2天,高爺爺順利出院,解決了心臟問題,腸胃道也不再出血。 -
8旬嬤主動脈瓣膜狹窄險命危 不開胸微創手術重獲新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9137隨著年紀愈大,心臟瓣膜容易逐漸鈣化增厚,逐漸發生狹窄狀況,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胸痛、暈倒、容易喘等症狀,出現心臟衰竭現象,多數患者不願冒險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現在有新的治療方式「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置入新的瓣膜不必再承受開胸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