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手掌
-
不想老年記憶力衰退 先練好肌耐力與握力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3180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14,000名50歲以上成人的2006年健康與退休數據進行研究,研究中,他們的透過手持式測力儀來測量握力,並透過微型心理檢測觀察注意力、記憶力、語言和視覺空間等能力。 -
眼藥使用有順序 不同劑型應間隔5分鐘才能發揮療效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7966眼藥的點法因應不同類型(溶液劑、懸浮液、凝膠或藥膏),停留在眼睛的時間就不同,使用懸浮液時,要先搖晃瓶身10下左右,確保每次滴入的眼藥水濃度均勻,才能發揮作用,使用時頭部可向後仰或仰臥,眼睛向上看,將下眼瞼往下拉呈現袋狀,再依據藥袋上指示的藥水滴數滴入,接著輕閉眼睛,緩慢轉動眼球,使藥水均勻分布在眼角膜上,此時也可輕輕按壓眼睛內側靠近鼻子的地方,避免藥水從鼻淚管流出,也不要頻繁眨眼或緊閉雙眼,以免擠出藥液影響療效。 -
防曬產品不只要選對 皮膚科醫師提醒要塗好塗滿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60擦防曬品不僅只是追求有無曬黑,更要注意的是紫外線導致後續的肌膚受損(曬傷),以及令許多人煩惱的「光老化」問題,即便擦了防曬都難以抵抗紫外線侵襲,那就注意做好定期補擦、避免長時間在外曝曬,減少肌膚受到紫外線的刺激。 -
腸病毒嚴重恐釀腦炎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防範未然是上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98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李秉翰說明,腸病毒的傳染力強,發病前數天到發病後數周都具有傳染力,一旦以口嘴接觸受汙染的玩具就可能發病,因此學校及幼稚園是常見爆發流行的場所。感染後會在手掌、腳掌、膝蓋等處出現許多紅疹及水泡,嘴巴內會出現疼痛性潰瘍,稱之「手足口病」;或是發燒、咽喉潰瘍,稱之「皰疹性咽峽炎」;少數會引起嚴重併發症或死亡。 -
不吸菸也會罹肺癌 醫師提醒這些族群要注意
癌症新知 / 肺癌3382台灣肺癌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主,又可分成腺癌、鱗狀上皮癌及大細胞癌。統計顯示,抽菸者罹患肺癌以鱗狀上皮癌居多,較少為肺腺癌;但目前國內肺癌患者約有一半並未抽菸,且大都罹患肺腺癌。 -
糖尿病阿伯經常手麻腳麻 小心是神經病變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7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廖岐禮說明,經過治療後,患者麻木感已經消退剩下指尖及腳尖,生活品質也得以改善。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表現可以分為:(一)正性症狀:麻刺、疼痛或異痛感,晚上感覺尤其明顯。(二)負性症狀:以感覺變差為主(痛覺及溫覺)。 -
網傳男大生拿保險套來止癢 究竟是做對了嗎?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83對於男大學生以特殊保險套中的麻藥成分來止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認為,「小題大作」,如果找不到類固醇藥物,可以拿冰箱裡的鐵罐飲料來冰敷、降溫,或是直接以手掌拍打叮咬部位,讓痛感取代癢感。 -
孩子學會正確使用筷子 有助遠離肥胖風險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008董氏基金會107年調查指出,國內各縣市並未重視學校午餐時間用筷子的飲食教育,孩子在午餐時較常使用湯匙、叉子。此外,同樣以筷子為主要用餐器具的日本也有相同問題,調查發現,近年來,能夠正確使用筷子的日本人越來越少,18歲以上僅54.2%,高達93.8%兒童無法正確使用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