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心臟外科
-
腳冷發麻傷口難癒 下肢動脈阻塞嚴重恐截肢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3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怡芝指出,下肢動脈阻塞疾病第一個徵候經常只是輕微的間歇性跛行,其病因是下肢動脈粥狀硬化造成下肢動脈血管狹窄,讓血流無法傳送到足部,以致下肢缺氧。輕者患者下肢會有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情況嚴重者,還可能導致腳趾頭及足部發生潰瘍甚至壞死之現象。一般民眾常因對此疾病不熟悉,拖到足部有傷口無法處理甚至壞死而延誤就醫,導致需要截肢的不幸。
-
「醫龍」劇情真實上演 學子罹罕病馬凡氏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706萬芳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李紹榕醫師指出,患者當時因突發的左側胸骨下疼痛,被緊急送醫檢查,經電腦斷層對比顯示,病患有「升主動脈夾層動脈瘤」,與擴大約6公分的「主動脈根部」等狀況,確診為「馬凡氏症候群」、合併「急性主動脈剝離」,緊急照會心臟外科進行手術。 -
糖尿病足通血管 搭配高壓氧治療免截肢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176罹患糖尿病的李先生,因為左腳痠麻不能走等症狀就醫,診斷結果發現周邊血管阻塞,雖然先後進行血管支架、血管繞道、血管移植等多項手術,但血管通了之後,沒過多久又開始阻塞,腳趾不但一根根壞死,最後五根腳趾頭全遭切除。 -
物理性血栓抽吸術 中風患者新福音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98台北榮總外科部心臟外科主治醫師許喬博表示,「經濟艙症候群」是靜脈壁的損傷、長期坐臥或長時間手術,導致血流障礙與凝血功能亢進,並造成血液流動緩慢,血液凝聚而形成深層靜脈栓塞。普遍而言,腫脹、疼痛、發熱等下肢深層靜脈栓塞症狀,如延誤治療,很可能造成突發的肺栓塞。若血栓在心房顫動中形成,則會導致「心因性栓塞型腦中風」。 -
心臟血管中心相繼成立 提供病友全方位服務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56以台大醫院來說,將心臟內科及心臟外科專業整合在一起,相關的檢查與治療,如心導管室、開心手術室、心血管檢查室、加護病房及心臟內外科病房整合在本院東址大樓5樓同一樓層中。配置包括一般病床,加護病房、開刀房(包含1間複合式手術室及1間機器人手術室)、心導管室與門診檢查室,以提供「全方位解決」及「一站式」的整合性醫療服務,並有專用電梯直接和急診部相通,大幅減少病人因為進行各種檢查的運送時間與風險。
-
新型血管支架 治療腹主動脈瘤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37另一位83歲的袁老先生,本身有高血壓、攝護腺肥大、高尿酸等病史,於常規的健康檢查發現於骨盆腔左側有一個髂總動脈瘤,動脈瘤的位置涵蓋了左髂內及髂外動脈,若使用傳統血管支架,會使髂內動脈被血管支架覆蓋,易導致骨盆腔重要臟器如大腸、直腸及泌尿生殖器官因缺血而導致功能損傷。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團隊經審慎評估,使用最新式開窗型血管支架治療,效果不錯。 -
突破!搶救心肌梗塞僅需47分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79為了爭取搶救患者的時間,目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胸痛中心已經交出平均四十七分鐘的成績單。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張詩聖表示,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急性阻塞時,應該及時做心導管手術,以打通血管,搶救受損的心肌組織,保住性命。 -
創新綁血管!主動脈剝離死亡率下降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560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有如自來水廠剛出廠的大輸水管,每日運送七公噸以上血液到全身末梢血管,厚度雖僅2-3毫米,不到一枚十元硬幣厚度,卻由三層組織(內膜、中層與外膜)結合而成。魏崢主任表示,在高血壓或先天有缺陷(如馬凡徵候群)的病患,由於內膜的破損,高壓的血液便滲入主動脈夾層內,瞬間將主動脈壁向前後兩個方向撕裂,稱為主動脈剝離,發生率是每年每百萬人口10-3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