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尿毒
-
腎臟營養學之父來台 引領「心腎糖」飲食觀念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595根據臺灣腎臟醫學會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飲食調查,台灣約有四到五成糖尿病患合併患有慢性腎臟病,總計全台目前約有4萬名糖尿病腎病患者。台灣腎臟病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高,容易導致微血管與大血管病變,影響腎臟的血流量,進而讓腎功能下降,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而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嚴重將導致病人死亡。 -
門診植入腹膜透析導管 洗腎患者新選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4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表示,洗腎患者只能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前者必須每周三次、花費12小時至醫院洗腎,後者則在家裡操作,晚上睡覺前將導管接上機器,機器於睡眠時即可自行更換透析液,早晨起床後移除導管接口。 -
皮膚癢到受不了 竟是腎臟病在作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054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腎臟病友常因尿毒素及鈣缺乏、磷過高,刺激中樞神經或副甲狀腺,而引發皮膚癢;再者,腎臟病友多數是中老年人,其皮膚本來就較乾燥、角質化明顯,且皮脂腺會隨年紀增長而漸漸萎縮,汗腺分泌代謝也不佳,產生電解質異常,刺激皮膚造成慢性發炎搔癢。 -
洗腎廔管感染破裂 七旬老翁險喪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864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宋鎮宇表示,須裝置洗腎廔管的患者,包括腎衰竭、慢性腎衰竭或是急性腎衰竭,需要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洗腎)者。洗腎廔管對於洗腎病友來說等同於維繫生命的重要關鍵,若疏忽了洗腎廔管的衛生及保養,可能引發嚴重的廔管感染或破裂危機,洗腎廔管通路的功能會影響透析的品質及效果,所以必須維護它的安全與衛生。 -
男子腎病未按時服藥 惡化成尿毒症伴肺水腫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475一名60多歲黃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因未按時服藥,加上不忌口,血糖控制一直不太理想。在某次感冒發燒後,因愈來愈喘、食慾愈來愈差而求診。檢查發現,腎功能已惡化成尿毒症,同時有貧血、肺水腫等情形, 洗腎(透析治療)已無法避免。 -
關心震災守電視 憋尿過久膀胱炎上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87書田診所院長蔡培斌表示,年節假期過後,門診增加了一至兩成的急性膀胱炎及泌尿道感染患者。除了上述的王先生以外,另一例是45歲的張太太與家人在春節開車返鄉時遇上塞車,且中途皆未在休息站下車,到達目的地便進廚房幫忙,直到忙完上廁所時才發現小便疼痛,還染了一片鮮紅。 -
腎性貧血非老化現象 置之不理恐危及生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47收治患者的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郭克林說明,張阿嬤腎臟功能萎縮情況嚴重,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是3.1mg/dL,血紅素只有8.9g/dL,低於標準值12g/dL。經由「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治療3個月,提高造血能力後,血紅素上升到接近標準值的11.6g/dL,肌酸酐濃度也降到2.7mg/dL。讓阿嬤精神變好,身體症狀和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改善。 -
鈥雷射搭配軟式輸尿管鏡 打擊頑強尿路結石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202郵政醫院泌尿科陳永泰醫師表示,近年來門診觀察發現,肥胖族群罹患結石的人口數逐漸增加,另外尿酸結石患者也越來越多,主因是動物性蛋白攝取量增加,導致尿酸升高產生。一般簡單的結石,只要吃藥或以體外震波治療,配合喝水,就會自然排出體外,門診即可完成。若是體外震波碎石機使用2次後不見成效,就應詳細檢查原因,不該盲目繼續使用,否則可能損及腎臟功能,引起併發症,一旦感染,還可能讓腎功能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