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小腸腫瘤
-
醫學罕見病例!34歲男長期腹脹就醫 驚見百顆小腸腫瘤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36台北中山醫院近日成功完成1例極為罕見的腸道手術,1名34歲男性因長期腹脹就醫,經影像檢查驚見小腸內藏有大量脂肪瘤性息肉合併多發性憩室及部分腸阻塞,最終經剖腹手術,成功切除總重達2.5公斤的病變組織。患者術後恢復良好,10天後順利出院,進食與活動一切正常。由於該病例罕見病變位置及規模,醫療團隊已計畫整理成案投稿國際期刊,期盼為全球醫界提供重要參考,並呼籲若曾有檢查發現脂肪瘤、息肉等良性腫瘤,即便無症狀也應定期追蹤。
-
膠囊內視鏡揪出小腸病灶! 克服腸鏡盲點確診克隆氏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161名35歲男性業務員近1年來反覆腹痛腹瀉,也常因為腹脹導致食慾不佳,嚴重影響工作與日常生活,經檢查後發現是罕見的「克隆氏症」,病人會因為小腸反覆發炎導致腸胃道症狀,所幸治療後,症狀已明顯改善,體重也停止往下掉。馬偕紀念醫院消化科系胃腸科主任章振旺表示,克隆氏症是一種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視疾病侵犯的部位和嚴重程度,可從口腔延伸至肛門任何一處,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瀉,少數病人會有血便問題,疾病初期容易被誤認只是單純腸胃炎或腸躁症,而被患者忽略。 -
婦人罹十二指腸癌!每日暴瘦1公斤 手術治療力保3臟器
癌症新知 / 腸癌7747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主治醫師葉俊杰表示,小腸腫瘤(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十分少見,盛行率僅約萬分之1至萬分之2,常見症狀包括腹痛、血便或嘔吐,因為事先難以察覺,等到發現時都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往往得一併切除。 -
婦人持續血便拉不停 膠囊內視鏡精準定位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039持續拉出大量鮮血,這可會要人命!51歲楊小姐連續4天拉出大量鮮血,就醫時嚴重貧血,經過緊急輸血仍未有起色,還是持續解出血便,做了1次胃鏡、2次大腸鏡、1次電腦斷層血管攝影,還是未能找出病因,最後透過膠囊內視鏡檢查,才確診為小腸出血,經過肛門小腸鏡止血,才停止拉血。 -
溫熱化療抗癌技術 腹膜轉移新療法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970由於腹膜侵襲癌難以開刀治療,平均存活期不超過1年,且腹膜受到癌細胞侵襲後,患者經常腹痛、便祕,大量腹水造成腹脹、腸阻塞,以致無法排便,也難以進食,生活品質相當差。 -
腸阻塞恐危及生命 大人小孩致病原因不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061腸沾黏與腹部或骨盆腔手術有關,由於手術過程中,器械等操作難免會碰觸到腸道器官,使腸道和內臟最外層敏感的漿膜層有組織破壞、發炎等反應。當這些傷口癒合結疤時,就可能會沾黏到不該黏的東西,像是鄰近臟器、腹壁內表面,或甚至是黏到自己(小腸或大腸),即為腸沾黏。一旦腸沾黏拉扯到正在蠕動、消化中的腸子,讓腸壁無法正常蠕動,就有可能造成腸管扭曲、扭轉、打結等情形,形成腸阻塞。 -
小腸出血診治新利器 單氣囊輔助小腸鏡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63在成人,小腸的長度約有六公尺長,上下連接著胃跟大腸,一般的胃鏡及大腸鏡的長度並無法到達小腸的深部,一旦小腸發生問題,不管是要診斷或治療都很困難。所以小腸以往是腸胃道內視鏡檢查的禁區,以致於小腸疾病一向是腸胃道疾病中診治的盲點。小腸出血雖然只佔腸胃道出血的5%,但診斷與治療的不易,常造成病人的痛苦及臨床醫師治療上的困擾。 -
罕見小腸腫瘤!氣囊輔助小腸鏡找出病灶
癌症新知 / 腸癌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