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一則新聞報導指出有名7歲女童,從杜拜準備搭機前往慕尼黑的班機上,突然發燒後死亡,解剖時發現有腸阻塞狀況。雖然尚未得知確切的死因,卻喚醒民眾對腸阻塞議題的重視,到底腸阻塞是否真有致死的可能?
成人腸阻塞 小心可能是腫瘤上身
臺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蘇志盛指出,通常成人與孩童發生腸阻塞的原因不盡相同,常見成人形成腸阻塞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一)腫瘤:成人常見的腸阻塞以腫瘤為主,像是大腸癌、胃癌、小腸腫瘤等,這些腫瘤可能會直接性地塞住腸胃道,讓腸道內的東西無法往下到肛門,最後可能導致腸壁腫脹、缺血壞死。
(二)腸沾黏:腸沾黏與腹部或骨盆腔手術有關,由於手術過程中,器械等操作難免會碰觸到腸道器官,使腸道和內臟最外層敏感的漿膜層有組織破壞、發炎等反應。當這些傷口癒合結疤時,就可能會沾黏到不該黏的東西,像是鄰近臟器、腹壁內表面,或甚至是黏到自己(小腸或大腸),即為腸沾黏。一旦腸沾黏拉扯到正在蠕動、消化中的腸子,讓腸壁無法正常蠕動,就有可能造成腸管扭曲、扭轉、打結等情形,形成腸阻塞。
(三)麻痺性腸阻塞:當腹部器官有發炎現象,其發炎物質會影響附近腸子,使分段腸子停止蠕動,發生類似不通的情形,造成腸阻塞。其他常見原因包括: 藥物、電解質不平衡、脊髓損傷等。
(四)腸蠕動不佳型腸阻塞:這類型通常是多重原因導致,身體活動會促進腸子蠕動,但若是生活型態是長期臥床,或是少運動、飲食習慣不佳等而導致長期便秘,缺乏神經刺激腸蠕動過慢、糞石卡住就可能會出現腸阻塞。
孩童腸阻塞 多與發炎、疝氣有關
蘇志盛解釋,雖然腸阻塞的原因有以上幾種,但針對如新聞中的孩童來說,因腫瘤、腸沾黏而造成腸阻塞的機率偏低,因此孩童出現腸阻塞較可能與腸子發炎、腸套疊、腸扭曲、疝氣等原因有關。腸子發炎會使腸壁腫脹,以致腸道內東西卡住形成腸阻塞,如果一直置之不理、惡化下去,腸道最後缺血壞死就有可能致死。但蘇志盛也補充,嚴重壞死性腸胃炎通常較容易出現在嬰兒身上,孩童則較為少見。
此外,疝氣也是可能造成孩童腸阻塞的原因之一,小腸疝氣是指部分小腸跑進身體另一處的空腔內,例如腹股溝疝氣就是小腸卡進腹股溝位置,此時若沒有適時恢復小腸位置,小腸便會腫脹缺血形成阻塞、壞死。但由於外部疝氣多半外觀明顯,理學檢查常可診斷,且能靠自身蠕動或是外力將腸子推回,因此該案例腸阻塞的形成也許並不是常見的外疝氣,內疝氣、腸套疊、腸扭曲等皆是可能原因之一。
蘇志盛表示,腸阻塞患者在初期出現腹脹、脹痛、嘔吐等症狀時,多半就會就醫,初步進行抽血與X光檢查,便能發現是否有腸阻塞症狀,再進一步安排檢查找出原因。但蘇志盛也提醒,腸阻塞的黃金治療時間通常為4至6小時,一旦阻塞時間過久或情況嚴重,腸子已經扭轉甚至壞死,就必須以手術治療、切除,因此建議若有出現類似症狀,務必及早就醫。
延伸閱讀
-
觸碰癒合傷口會痛!竟是神經瘤 醫教「傷口處理原則」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24745歲林女士,2年前搬家時右前臂挫傷,當時腫脹瘀青但不以為意,腫脹消退後發現皮下殘留一小顆粒,碰觸時會有觸電式疼痛感,隨著時間經過,顆粒長大,碰觸時刺痛感逐漸增強,於是就醫,經安排手術切除後化驗為神經瘤。 -
誤以為小毛病而延誤就醫! 醫:神經內分泌腫瘤難診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6980腹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低血糖是許多人都有的經驗,盜汗、潮紅更是許多更年期女性的困擾,但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反覆出現,且治療後仍未達預期效果,就要留意可能是罕見的「神經內分泌腫瘤」。 -
國衛院研發肝腫瘤熱消融運算模擬 肝癌治療精準客製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32國衛院馬克沁博士研究團隊結合聲學、熱學、流體動力學等3個場域和空化現象,開發出HIFU肝腫瘤熱消融治療的術前評估數學運算模型,透過運算後提供的治療參數進行治療,可提高HIFU熱消融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結果。 -
月經來了不想走!女子罹患子宮內膜癌肉瘤 切子宮保命
兩性關係 / 女人幫14171名女子平常月經鮮少準時報到,且量也不多,她多年來不予理會,未料近幾個月竟然1個月來2次,且一直排不乾淨,經血量是平常的2倍多,嚇得她趕緊就醫,經切片檢查,不幸確診為子宮內膜癌肉瘤。 -
搶在肝功能黃金治療期 免疫組合助肝癌提升腫瘤反應率
癌症新知 / 肝癌2058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肝膽胰內科余明隆教授表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經常聽到的肝癌3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令人恐慌,肝癌更是國人好發癌症第4位、癌症死亡第2位。但因為肝臟沒有神經,肝癌初期時幾乎沒有症狀,頂多覺得容易疲倦,等到有食慾不振、黃疸和腹水等現象時,大多已是中晚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