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孫子
-
雙和失智專責病房 老奶奶重返兒時記憶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423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霈表示,失智症患者常出現記憶缺損、認知障礙等症狀,因此,憂鬱、焦慮、生氣及自尊降低,畏縮在家,不願參與日常活動及社交互動。以王奶奶為例,她一向爽朗,愛與家人、鄰居聊天,但隨著認知功能越來越差,沉默寡言,連子女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相處,親子間互動越來越淡漠,難以交流。 -
爺爺奶奶疼過頭 金孫普遍少蔬果、運動量不足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216這項調查對象為全台國小1至4年級共1萬8,099位學童的主要照顧者,並比對孩子的飲食習慣以及營養攝取狀況,結果發現,爺奶們太寵孫子了,希望乖孫吃得開心,常準備孩子「喜歡、想要」的食物,卻忽營養品質。 -
長期聽損莫大意 研究:失智風險高4成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90一般認為老年聽損是不可逆的,且並非年老時才突然發生,常因內耳耳蝸和聽神經退化,以致感音功能變差。宏仁診所李宏信醫師表示,耳內毛細胞負責感知聲音與解析,但神經毛細胞過度受損而失去的聽力便無法再復原,進而造成溝通困難與誤解,影響社交能力與情緒低落,最後恐釀成失智症。研究指出,年長聽損者的失智比例比聽力正常者高出4成,且智力衰退幅度與聽力退化程度成正比。李宏信醫師說,人從45歲開始就會漸漸出現輕度聽力受損。 -
防癌抗老「呷百二」 健康長壽有法寶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707蘇益仁早期專精於癌症研究,後來發現癌症和老化發展同源,也就是說若能提早做好準備,不僅能防癌還能抗老,幫助邁向健康長壽的人生之路。 -
利用電極刺激深腦部 巴金森氏症重返職場有望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92衛福部2014年統計顯示,國內約每10萬人中有400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發病年齡集中在65至80歲,年紀越大,罹病人數越多。台中榮民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李旭東說明,巴金森氏症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型患者通常為神經激素多巴胺分泌不足引起;繼發性通常病因為中風、外傷、腦發炎等症狀引起。
-
半身癱瘓誤以為中風 原來是晚期肺癌腦轉移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396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為提醒民眾遠離肺癌危險因子,鼓勵肺癌病友積極抗癌不放棄,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起「對抗晚期肺癌YES WE CAN!」活動,呼籲病友只要了解「轉移不煩『腦』、存活期、營養」3關鍵,持續抗肺癌,就能爭取更多生存機會。 -
為愛走出陰霾 口腔癌父微笑面對人生
癌症新知 / 抗癌鬥士63為鼓勵與支持口腔癌病友與親友,台灣口腔癌防治協會舉辦第五屆徵文比賽及第三屆攝影比賽,藉由書寫及攝影的方式,闡述自己故事,讓民眾瞭解口腔癌的預防與保健的重要性,呼籲民眾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中風治療 把握黃金3小時治療期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051醫師建議,家有中風高風險老人,建議以手機或家用電話設定快撥鍵,方便長者發生中風時可即刻接通119,只要在黃金3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緩解中風效果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