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妄想
-
台灣人口高齡化 老人精神健康應納入長照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398面對台灣人口結構高齡化,以及長期照護需求增加的挑戰,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3月11日於台灣大學醫學院舉辦13週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以「老年精神科醫師在長期照護的角色」為題,探討未來台灣因應高齡社會與長照需求的對策。 -
失智人口攀升 中醫輔助延緩大腦老化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1245全球老年化速度快速增加,另一個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失智症(Dementia)人口日益嚴重,且成為公共衛生問題,推估2017年全球失智症人口接近5,000萬人,到了2050年將攀升至1億3,150萬人,等同於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罹患失智症。 -
糖衣陷阱! 用毒傾向4徵兆不可大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80雖然誤食毒品不一定會立即成癮,但現今毒品氾濫,混毒死亡案例層出不窮,加上新興毒品的偽裝術越來越高超,稍有不慎,很容易就接觸到毒品而上癮,因此食藥署認為,民眾有必要了解誤食毒品的原因,以及不慎吞服後的處理方法等。 -
男子罹患「嫉妒妄想」 老是懷疑另一半偷吃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921台中慈濟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曾秀甄表示,「嫉妒妄想」好發於40至50歲的中年男女身上,男性比率高於女性。特徵為只要有一點點蛛絲馬跡,就捕風捉影,一口咬定「案情絕對不單純」。即使找不到任何實證,也打內心深處覺得另一半一定有外遇,只要一點風吹草動,當事人就會強烈懷疑,進而生氣、痛苦,做出非理性的行為。 -
老翁「魔神仔」上身? 竟是巴金森氏症作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154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張丰指出,許多人一想到「巴金森氏症」,就會聯想到面無表情,駝背、抖著手,肢體僵硬,踏著小碎步的老人,但在疾病背後,巴金森氏症患者承受了不為人知的精神及情緒困擾。 -
雙和失智專責病房 老奶奶重返兒時記憶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566雙和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佳霈表示,失智症患者常出現記憶缺損、認知障礙等症狀,因此,憂鬱、焦慮、生氣及自尊降低,畏縮在家,不願參與日常活動及社交互動。以王奶奶為例,她一向爽朗,愛與家人、鄰居聊天,但隨著認知功能越來越差,沉默寡言,連子女也不知道該怎麼和她相處,親子間互動越來越淡漠,難以交流。 -
失智症不只是記憶變差 還伴隨這些能力的退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01面對高齡化的社會,失智人口也隨之上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台灣大約每100人即有1位失智症患者、65歲以上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症患者,而且隨著年紀愈大,發生機率愈高。 -
多活動、多動腦 有效延緩失智惡化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446臨床觀察,由外勞照顧的失智症患者中,九成退化情況越來越嚴重,部分患者因排斥外籍陌生人而感到鬱悶。林冠宏表示,照顧失智症患者,除了給予適當照護外,還應顧及身心需求,盡可能發揮他們仍有的工作能力,如果完全中斷原有的工作,可能加重患的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