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歲的張爺爺近幾個月因為雙腳反覆紅腫就醫,經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但使用抗生素治療後病情仍反覆發作,而且即使腳紅腫的像米龜,張爺爺卻不覺得疼痛。醫師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的四肢肌力正常,但感覺較弱,尤其腳上對音叉的震動完全無感,抽血檢驗結果為嚴重的維生素B12缺乏。
回溯張爺爺的情況,大約近1、2年他走路就不太穩,需要扶著傢俱行走,導致不愛出門。雖然張爺爺沒吃素,但不愛吃奶、蛋類食物,牙齒不好後更是連肉都不吃,只偶爾吃些魚肉,又因為胃不舒服,常吃胃藥,推測此為致病原因。
65歲的李女士因為宗教信仰關係,從30歲開始吃全素,近年來個性變得多疑、不愛出門、脾氣暴躁,最近孩子更發現她開始出現奇怪行為,在房間囤積路上撿的雜物、生吃食物,詢問原因時說是神明的指示,家屬帶她來就醫檢查,發現李女士跟張爺爺一樣有維生素B12缺乏,此外還有大球性貧血。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醫師林洳甄說明,維生素B12是人體造血、DNA合成、神經系統維持完整不可或缺的元素,缺乏時可能會有貧血、舌炎、腸胃不適,以及神經精神症狀。周邊神經系統症狀包含手腳發麻、感覺缺失、步態不穩、肢體無力;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則包含情緒問題、躁動不安、思緒緩慢、記憶差、失智、或妄想混亂等精神狀況。
林洳甄表示,張爺爺腳腫與胃不適及李女士的奇怪行為,皆是因缺乏維生素B12所致,經過補充之後都獲得改善。維生素B12存在動物性食物當中,例如蛋、奶製品、肉、海鮮等食材,對於一般非全素食者,日常飲食中的維生素B12含量幾乎能達到每日所需。食物中的維生素B12是和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要經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之後與蛋白質分解,再和胃內在因子結合並形成錯合物,才能在小腸被吸收。
因此,除了飲食中攝取不足之外,經過胃切除手術、無法生成胃內在因子的惡性貧血病人、長期使用制酸劑使胃酸分泌不足、萎縮性胃炎、長期使用抗生素使腸道菌落改變、長期酗酒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維生素B12的吸收障礙,進而導致維生素B12缺乏。這些狀況在腸胃功能退化的老人家身上比較容易發生。
林洳甄指出,靠口服或注射補充維生素B12,大多症狀可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病人會有長期難以恢復的神經精神症狀,因此建議全素食的民眾和接受過胃切除術的患者,應注意維生素B12的補充。一般民眾應避免過度飲酒、注意飲食均衡、避免過度使用胃藥,有慢性腸胃症狀時應就醫,並和醫師討論是否有維生素B12缺乏的危險。若有老人家出現步態不穩、手腳發麻、記憶或情緒改變時,也應儘早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
-
主婦焦慮疫情!吃飽就狂跑廁所 醫師:大腸激躁症引起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1260本土Omicron疫情升溫,兒童染疫衍發重症個案增加,許多家長憂心忡忡。近日,醫院內有出現緊張情緒的媽媽,因疫情很不安,常常腹痛,每天都要上廁所好幾次,就醫後才發現是大腸激躁症。 -
腸胃藥列輕症居家照護常備藥 長期服用傷胃嗎?藥師答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933部分確診者都有便秘及腹瀉等症狀,藥師公會全聯會就將腸胃藥列為輕症確診者居家照護期間6種常備藥物之一,藥師表示,長期服用胃藥是不會傷胃的,但應該找出病因,以免延誤治療。 -
寶寶哭鬧不休病因多 兒科急診常見感染輪狀病毒腸胃炎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836出生還沒滿月的寶寶,哭鬧不休,怎麼哄抱,都無法安靜下來,這是新手爸媽的惡夢,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主治醫師陳政宇表示,常見兒科急診病因眾多,例如:疝氣、腸胃炎、腸套疊,以及對配方奶的牛奶蛋白成分過敏,家長應該提高警覺,如發現幼兒異狀,務必儘速就醫。 -
諾羅病毒來襲!單週11萬人腹瀉就醫 近4週傳83起群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424身為學生的你,身邊有人因為腹瀉請假嗎?或是有人在FB提到自己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拉個沒完呢?因為諾羅病毒正在偷偷入侵大家的生活!疾管署表示,上週(2月20日至2月26日)因腹瀉就診的人多達11萬人,且近4週(1月24日到2月19日)發生83起腹瀉群聚通報。疾管署提醒,勤洗手與注意飲食,才能防範「病從口入」。 -
手掌兩側出現紅斑竟是「肝掌」 就醫檢查發現肝癌初期
癌症新知 / 肝癌1703陳政國醫師指出,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多數患者當發現肝臟腫瘤時,幾乎已是中晚期,以致於肝癌死亡率居高不下,不過臨床上肝癌患者會出現幾種特殊警訊,可以作為參考,例如「肝掌」,其特徵就是患者手掌的大小魚際處,出現異常紅點或泛紅,或者胸前、四肢發現「蜘蛛痣」,中間有小紅點,周圍佈滿往外擴散的小血管,此外黃疸(眼睛)、腹水、肚皮靜脈曲張、手腳浮腫等,都是肝臟病變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