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如廁
-
諾羅病毒疫情升!近1週腹瀉病患多達14萬 8大症狀曝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300諾羅病毒感染病例增加,全國近4週,共接獲64起腹瀉群聚通報,單週腹瀉就診人數多達14萬人!疾管署表示,近期國內腹瀉就診人次及群聚通報案件數均高於去(2022)年同期,群聚事件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 -
8歲男童鬧肚子! 醫師一問發現全家可能中了這個病毒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1778歲的阿傑凌晨開始出現噁心、嘔吐和肚子痛的症狀,於是早上被帶來門診檢查。就診時體溫37.6度,理學檢查顯示腸音偏快合併上腹壓痛,詢問病史發現爸爸和媽媽在2、3天前也有類似的症狀,並且伴隨腹瀉,懷疑是諾羅病毒感染,因此開立藥物並特別提醒要勤洗手、加強個人衛生習慣。 -
小三通加搭機出國者眾 王必勝提搭機2時段最可能染疫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55近期境外移入人數增加,加上不少人已經出國度假去了,開始有人擔憂在搭機時會感染病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過去大家多認為起飛與降落是最容易感染的時間點,但他認為應當是用餐與如廁! -
疫情第3波!指揮中心提跨年防疫指引 3類人不建議參加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33王必勝表示,國內確診人數持續增加,指揮中心預估可能再發生第3波疫情,高峰恐落在2023年2月初;王必勝要求民眾參加跨年大型活動時,需自主配戴口罩,隨身攜帶手部清潔用品;未接種疫苗之長者、幼兒,不建議參加跨年的大型活動。 -
惱人痔瘡怎麼辦? 常見症狀、手術療程懶人包1次搞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38痔瘡是在肛門口由包括動靜脈在內的小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纖維等構造組成。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上方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下方到肛門口外則稱為「外痔」,內外痔同時發生稱作「混合痔」,大部份的痔瘡屬於混合痔。痔瘡被認為是人體的「肛門軟墊」,能維持肛門張力,幫助肛門口密封,好發於右前、右後、左側3個位置。當肛門周圍面臨壓力時,例如久坐導致肛門直腸內壓力上升,就可能導致肛門軟墊的結締組織彈性疲軟,組織過度增生並向外滑出,嚴重的內痔脫垂甚至會掉出肛門外。 -
排尿姿勢錯誤恐得病!尿床竟與遺傳有關 別再錯怪孩子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830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在25年來,為台灣社會尿失禁的患者做了許多的防治、醫療與服務。過去協會出版不少專業書籍,但較少專為民眾撰寫的書,本次由理事長廖俊厚總策畫、副理事長鄒頡龍邀集了26位國內年輕一代的泌尿科醫師,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撰寫衛教文章,並由4位醫師主編成《尿失禁診治照護全解》一書,分別在各種功能性泌尿學的領域,將正確的診斷觀念、治療方法、衛教常識、和預防措施,詳細地用淺顯的文字加以說明。
-
公廁你敢使用嗎?網友揭5大困擾 怨異味撲鼻只好轉身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297民眾出門遊玩總免不了上廁所的生理需求,但公共廁所的環境衛生問題常讓人卻步,不少網友表示「寧願跑到捷運站或百貨公司上!」你也遇過這種困擾嗎?《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公廁使用困擾」相關話題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令人困擾的5大公共廁所問題。 -
癌症術後治療比你想像重要 免疫療法助延長2年存活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6460多歲的張媽媽,某天如廁後驚見無痛血尿,確診為腎盂癌第3期,無力自己洗澡。由於過去家人化療副作用,如落髮、反胃等狀況,讓張媽媽擔心自己術後輔助治療時會變一個樣、也沒有體力持續。所幸與醫師討論後,以免疫療法穩定控制病情,體力也逐漸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