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大流行
-
被低估的因素! 美研究:孤獨感提高中風、心臟病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213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HA)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雜誌的1項科學聲明,社會孤立和孤獨會使人們罹患心臟病、中風或死亡的風險高出30%。缺乏社會聯繫導致過早死亡的風險較高,特別是在男性當中。社會聯繫較少的人,更有可能表現出慢性壓力的身體症狀,而孤立和孤獨與發炎狀況增加有關。學者建議應該推薦給社區資源給那些在社會上孤立或孤獨的人,尤其有心臟病或中風病史的人,以幫助他們與他人建立聯繫。 -
長新冠該知道的事! 《NOW健康》長新冠專題1次整理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1485新冠病毒大流行,隨著越來越多人確診,許多康復者竟發現自己有「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像是腦霧、咳嗽、胸悶、疲勞、肌肉痠痛等皆為常見症狀,不只健康亮紅燈,生活工作飽受影響,令許多染疫民眾大喊吃不消。 -
不只預防流感!接種流感疫苗 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37在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後,民眾對流感威脅及其併發症警覺性稍有降低。其實自2020年至今,流感流行季節內流感幾乎消失無蹤,大部分人對於流感的抵抗力都弱,尤其在新冠肺炎仍未停歇下,若連流感病毒也一起流行,勢必讓醫療負擔更加嚴峻。有研究發現,施打流感疫苗後,發生腦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有減少,且接種流感疫苗除了能預防感染流感病毒外,也可避免肺炎、腦炎等併發症的產生,更可預防心血管疾病。孕婦也可接種,目前已有間接證據顯示,孕婦若得到流感,對胎兒健康影響大,可能會令器官功能出現異常,甚至包括腦部發育也會受影響。 -
「7+7、0+7、3+4」霧煞煞? 居隔天數懶人包1次稿懂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735新冠疫情大流行,隨著國內本土病例數下降,入境居家檢疫放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更新防疫措施,但確診者、密切接觸者、入境者防疫到底是要「7+7」或「0+7」還是「3+4」呢? 《NOW健康》為大家整理防疫小重點。 -
國內MIS-C累計破百例 19歲以下孩子要注意嚴重恐休克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109小冠是1個活潑健康的11歲男孩,平常沒有任何的慢性疾病,今年5月底Omicron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還來不及接種兒童疫苗,就全家一起確診,發燒2天後,病況好轉,又回復到以往活蹦亂跳的狀態,但是1個月後的傍晚,小冠突然又開始高燒到39度,吃了診所開的症狀藥,卻還是反覆發燒,在家也吐了3、4次,精神跟活動力大幅下降,家人決定帶到醫院就醫。 -
兒少自殺5年來增加5倍 家扶:心理健康也要定時健檢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039家扶基金會《兒少對自我心情認識和抒發方式調查》發現,國中生有負面情緒比例高於其他兒少學齡層。 -
BA.5進入台灣社區!民眾憂疫情再起 莊人祥這樣預估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250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4)日表示,疫情降幅趨緩,目前社區感染BA.5陽性率約為2%,預估8月底單日確診人數將為「緩緩上升」,但不會到單日新增3萬例。 -
疫情下皮膚症狀都是長新冠惹禍? 皮膚科醫師破除迷思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403長新冠症狀在皮膚上較容易出現紅疹、潰傷甚至掉髮等情形,關於國內長新冠情況,花蓮慈濟醫院皮膚科主任林子凱表示,臨床上較常看到病人出現紅疹,有些人會注意到掉髮,潰瘍是比較少見,但一般民眾也出現這些症狀時,通常有多種病因要一併考慮,並非都直接與長新冠症狀相關,然而Omicron大流行是近期的事,確診者如出現這些皮膚病變, 符合新冠肺炎症狀發生時序時,在排除其他病因後,即可考慮診斷為長新冠症狀的皮膚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