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團體心理治療
-
憂鬱症住院治療時機? 精神科醫師:出現3狀況應考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51根據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調查,自108年至112年6月底,因精神疾病住院的患者平均1年約有8499名,其中憂鬱症為1812人,占約21%,患者平均年齡為43歲,平均住院日數是28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精神科及精神官能症病房主治醫師唐守志分析,從憂鬱症患者住院次數來看,有約72%是1次住院,15%是2次住院,也就是說有7成的憂鬱症住院患者,只住過1次院後就沒有再住院;總共有接近9成的病人是2次住院後就沒再住過院。因此,多數患者住院後都可以改善病情的嚴重度,不用再住院。 -
治療憂鬱症!醫制定個人化策略 找出最適合的改善模式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11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憂鬱症盛行率也逐年攀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表示,憂鬱症發病原因受到個人基因、成長經驗,以及現實生活環境壓力等多重因素影響,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不同樣貌,因此需要有不同治療策略。 -
線上賭博風氣盛行!嗜賭症患者遽增 年紀最小只有13歲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967小賭怡情,大部分人都打過撲克牌或麻將,但少部分人卻沉迷其中,常至賭場,或透過網路,賭馬、數字樂透、運動彩券等,成為親友口中的「賭鬼」,北市聯醫院松德院區設立「博弈門診」,迄今2年多,收治394名嗜賭症患者,其中年紀最小個案竟只有13歲。 -
疫情之下的「心災情」 醫事人員壓力大恐造成心理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343彭鍾伃說,今年夏初台灣疫情突然緊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直到入秋才逐漸趨緩,隨著疫苗覆蓋率漸增,全民將走入後疫情時代,學習和病毒共處,如何順應環境變化並維持心理健康是相當重要議題。 -
小小孩社交有障礙 當心社會情緒發展困難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54523歲半的小華剛進幼稚園小班1個月,老師發現他的行為跟其他小朋友不大一樣,總是自己一個人玩玩具車,不參與其他活動。當老師和同學接近想要找他說話時,就畏縮到角落低頭不理會,這1個月來幾乎沒聽到他開口說話。 -
遠離憂鬱症 從改變生活做起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86若憂鬱症狀較緩解後,建議參加個別心理諮商或團體心理治療、平時蒐集與建立自己好的想法資料庫、從閱讀或生活中不斷學習正面思維。有了轉念的能力,每天省思並時常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對於正向情緒頗有幫助。 -
自律神經失調 誤以為得怪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815 -
打開藍色大門 憂鬱症不孤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