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藍色大門 憂鬱症不孤單

784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李文瑄主任】

打開藍色大門 憂鬱症不孤單 
  憂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的疾病,近年來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現代生活中的壓力日增,憂鬱症亦逐漸受到重視,國際間流行病學發生率約為15%,但這個數字普遍被認為是個低估值。現代人需瞭解與認識憂鬱症,當親友或自身發現相關問題時,就能坦然面對與尋求支援的管道。

  憂鬱症是指人的不快樂、情緒低落、鬱悶,當這些情況持續兩個星期以上,無法獲得調適與改善,即有可能是憂鬱症造成的情緒控制障礙。憂鬱症的成因複雜,人的腦部神經傳導物質控制情緒反應,包含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等,而其經由在大腦脊髓之間的傳遞也同時控制身體反應與狀態,所以可視為是心、身交互影響而成的疾病,而遺傳及環境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因此有憂鬱症家族史的人,或幼年有創傷、失落經驗者,如喪失雙親、遭遇重大災難,得到憂鬱症的機率會較高。

  根據世界流行病學統計,人類一生中憂鬱症的發生率為15%,女性發生率約為10%-25%,男性發生率則約為5%-12%,平均發病年齡為27歲,患者有時會合併發生身體不適的症狀,常見的包含肌肉疼痛、容易疲倦或心臟不適等情形,因此常發生憂鬱症患者在醫院的家醫科、內科、疼痛門診甚至是骨科等各科別流浪,發現身體機能皆呈現正常,最後轉診至精神專科後,才發現不適的症狀並非是器官的功能異常引起的,而是憂鬱症影響大腦腺體,使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分泌異常,進而使大腦接收到身體問題的訊息。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即以針對大腦神經傳導腺體分泌異常所研發,如作用於提昇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的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SNRI),透過藥物的機轉與調節,使兩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較活化並達到平衡,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緒低落與身體疼痛情形,代表藥物包括千憂解(Cymbalta)、速悅(Effexor)及鬱思樂(Ixel)等;此外,也有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再回收抑制劑(NDRI)等多類藥物,也可運用於憂鬱症的治療。

  藥物治療需持續一段時間,但國人對於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存在許多誤解,例如依賴成癮、傷身等,患者藥物服從性不高的情形常見,臨床上見自我要求強,完美主義的女性患者經診斷為憂鬱症,卻不願面對自己看精神科的事實,即使丈夫苦口婆心相勸仍不願意服藥,而使病情拖延惡化;除此之外,患者自行停藥、減少藥量,也是常見的問題。

  除了藥物治療外,合併心理治療亦很重要,特別需一提的是團體心理治療也有助憂鬱症患者打開心房、接觸人群,以台北市聯合醫院為例,松德院區即有提供憂鬱症的團體治療門診,希望除了藥物治療外,病患亦能透過團體治療的過程,瞭解自己內在的心理障礙,並學習克服、調適情緒問題,患者之間亦常因此成為彼此的治療良師益友。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