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國衛院
-
新冠藥物研發台灣不缺席 國內3款藥物計畫量產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3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研發組組長暨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美國吉立亞醫藥日前與台灣3家醫院合作,讓台灣能夠參與多國多中心臨床測試。用目前數據來看,應用在患者身上多能有效力,台灣食藥署也已經有條件開放使用,同時有關奎寧類藥物測試,台灣也有許多醫院展開測試,確認是否能增加治療效力。 -
新冠快篩成後防疫重點 國衛院技轉國內5家生技公司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43國衛院所研發的快篩試劑,是以抗SARS病毒抗體為基礎,挑選出可辨識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抗體,檢體滴入後,如果出現2條線時,就屬於陽性,如果只有1條線,則屬於陰性。 -
部長防疫後任務調漲健保費 擬高就診次數增加自付額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020新冠疫情好成績下,各界都認為「順時鐘」讓台灣社區維持安全,衛福部部長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突然拋出調整民眾健保費用構想,大致上會將就診次數高民眾,逐步調高健保自付額,陳時中強調,明年健保安全準備金就會低於1.5個月,希望能在最快時間內,讓民眾了解提高費率必要性。 -
新冠疫苗牛津大學宣稱9月問世 台灣直追最快明年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170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程度超過預期,感染人數已經超過300萬人,全球醫藥界無不極力研發疫苗,《紐約時報》報導,英國牛津大學實驗室開發新冠病毒疫苗,通過安全性測試,將進入臨床,下月底前,預計六千多名受試者接種,如果順利,9月底之前就可問世。 -
國衛院分析21國「洗手」熱搜度 與新冠確診數量成反比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22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研究團隊分析21個國家在今(109)年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的Google趨勢數據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與接下來3週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也就是說,「洗手」搜尋量較多,之後確診病例數較少。 -
國衛院最新紅外線熱像儀 量體溫還可人臉辨識打卡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572廖倫德、陳聖夫博士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新一代紅外線熱像儀系統,具備「AI智慧人臉邊緣即時偵測」、「多人同步動態量測」、「體溫警示即時通知」及「證件感應」等4大功能。 -
新冠快篩1滴血12分鐘知結果 預計5月取得歐盟認證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774新檢測設備在今(2020)年3月初已完成新冠肺炎血清檢測碟片開發,並在國內醫院協助下,持續優化檢測系統,上周於丹麥第2大醫院Hvidovre hospital執行初步的臨床驗證,靈敏度高達90%,下周在義大利醫院將完成更大量的臨床驗證,預計在5月取得歐盟認證。 -
台灣防疫世界有目共睹 印度「公視」18分鐘專訪報導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924姜冠宇在受訪時表示,台灣超前部署的關鍵,在於台灣不信任中國所提供的疫情數字,才能更準確的評估防疫措施。由於在2003年SARS中,中國並未能及時提供台灣正確的數據,導致台灣爆發嚴重的院內交叉感染,因此這次疫情的爆發,台灣從很早期就開始進行相關防疫措施規劃,譬如國際學生的處置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