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固定運動
-
天冷末梢血液循環不良嚴重恐致命 三高患者應特別注意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71為什麼有些人的血液循環比較差呢?天母康健身心診所院長黃信得醫師解釋,高血脂患者,他的血脂愈多,血管彈性就愈差,一旦血壓升高,就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而高血糖患者的全身性代謝出問題,也可能使得脂肪代謝變得不正常,影響血管正常運行;至於糖尿病患的血糖與體內血脂進行結合,易使身體產生發炎反應,造成血管循環變差。 -
產後憂鬱打亂育兒節奏 產後憂鬱症高風險族群是妳嗎?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07婦女生產後容易產生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的狀況,這些現象大多在幾天後就會消失,但也有少部分症狀嚴重的個案,需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與照護。臨床統計約有70%~80%的婦女在產後出現程度不一的情緒困擾,有10%~20%的婦女則會出現產後憂鬱症。根據兒福聯盟調查,超過6成的新手媽媽不考慮再生小孩,這顯示了生兒育女對現代婦女來說,的確是沈重的負荷。 -
今天午餐想要吃什麼? 7家網路超夯健康便當聲量大PK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070近年來,越來越多店家轉向以「營養料理」為導向的餐飲類型,紛紛推出「健康便當」的餐飲選擇來吸引顧客,民眾可選擇的店家越來越多。 -
本土疫情再升溫! 研究:缺乏運動恐增加新冠重症風險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540COVID-19肆虐全球至今已經有1年多的時間,除了已知慢性病、高齡或肥胖,是加重病情惡化的危險因子之外,根據《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的1項研究表示,缺乏運動可能會增加COVID-19重症的風險,死亡的機率也會升高。 -
真有腦中風家族 NOTCH3基因突變腦中風危險高11倍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99台北榮總神經基因疾病研究團隊發布,台灣人特有腦中風突變基因研究成果,研究人員檢測7千餘例各年齡層的一般成人民眾,與8百例腦中風病友的NOTCH3基因R544C突變,發現約百分之1的國人帶有此基因突變,共約23萬人。 -
耳鳴24小時不間斷折磨人 這些致病危險因子你有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7194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耳鳴雖然不會致命,但耳鳴症狀若不治療,通常雜音會越來越大聲,發作頻率越來越密集,導致情緒低落、焦慮,造成患者極大的精神壓力,痛不欲生。聽力受損是耳鳴常見的後遺症之一,發作時應盡早積極就醫,且必須要有耐心的配合醫囑服藥,症狀便會逐漸好轉。其實許多患者的症狀就如同上述新聞中的消防員一樣,因此把握耳鳴的治療黃金期,發作的前2周最為重要,才不至於發生永久性的傷害,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
5大便祕成因別輕忽 調整飲食與作息逾8成可改善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567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孫文俊指出,臨床便祕定義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即為便祕。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如果便便形狀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常與水份攝取不足有關,不會稱為便祕。而造成便祕的5大主因,分述如下。 -
你是假日運動員嗎? 這些運動傷害可能已悄悄上身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609張瓊玟表示,陳小姐平時沒有運動,一到假日卻超量游泳運動,加上暖身不足或運動姿勢等問題,導致膝關節發炎積水,而類似情況也常見於跑步運動,或是假日登山。平常缺乏運動,肌力不足,一旦過度運動,運動量過大,就可能導致肌肉或肌腱受傷,這就是俗稱的「假日運動員」,為運動傷害的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