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周邊神經病變
-
心臟缺血真要命! 專家圖解冠狀動脈狹窄帶來這些問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42076歲王女士是1位洗腎患者,因為胸悶、活動會喘而到心臟內科就診。檢查發現,她的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的狀況,所以只要活動量增加,心肌就會缺氧,而導致胸悶不適。 -
化療後副作用讓男子四肢麻木 中醫針灸找回手指知覺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92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崧表示,門診常到許多如楊先生相同處境的抗癌患者,雖然抗癌成功,但藥物的副作用卻讓生活品質變得不佳,儘管嘗試過各種方法,卻都不見效,往往抱持最後一絲希望尋求中醫協助。 -
疑似打流感疫苗死亡 賽諾菲:台灣疫苗批號與韓國不同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568根據媒體報導,個案在10月10日接種流感疫苗,10天後出現手腳麻痺與呼吸困難等症狀,緊急就醫送到加護病房,醫院檢驗發現罹患多發性神經炎(GBS格林巴利症候群),因疾病非常罕見,部分醫師懷疑可能與流感疫苗有關。 -
51歲男子接種流感疫苗傳病危 不排除疫苗造成尚待檢驗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25韓國近日傳出近50位民眾疑似因施打流感疫苗而死亡,這讓原本台灣疫苗爭打潮出現冷卻跡象,10月24日創下今年開打以來的單日接種人數的新低,僅3.1萬人接種。 -
身體疼痛難眠刺激療法獲得解決 男子終於一覺到天亮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327賴先生自述,10多年前發現自己罹患了脊髓空洞症,接受過多次手術來改善雙手僵硬及攣縮的情況,但左手掌至手肘部份的疼痛狀況依舊沒有改善,不僅每天睡不到6小時,睡眠期間也經常被左手痛醒,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嘗試各種止痛藥都無法止痛,「幾乎用到最大藥量」,令他苦不堪言。 -
糖尿病不能只控制血糖 共病管理成治療新趨勢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11根據糖尿病醫病認知調查,針對113位新陳代謝科醫師及452位第二型糖友進行醫病認知訪問,發現醫師及病人對併發症想法大不同,結果可見逾6成糖友認為血糖達標最重要,事實上卻有近6成糖友坦承自己HbA1c未達標準7%以內。 -
中醫抑制發炎物質 減輕化療神經病變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533化學治療的過程會伴隨許多副作用,其中周邊神經病變的發生率約30%。輕微症狀會出現末梢麻木,嚴重時則會出現遲鈍無力、疼痛和刺癢感等,令患者相當難受,必須減輕劑量或是中斷治療。高雄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研究團隊利用文獻整理發現,使用中藥可抑制發炎物質,減輕神經症狀,在臨床上也獲得良好療效,成果已刊登在2019 -
砷中毒不只造成烏腳病 也與皮膚癌高度相關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185根據1項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的研究,將1979年至2007年間烏腳病盛行地區居民的皮膚癌(包含鱗狀細胞癌與基底細胞癌)標準化發病率、年齡標準化發生率,與台灣其他非烏腳病盛行地區的皮膚癌發生率做比較,試圖找出砷中毒與皮膚癌之間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