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吳宛容
-
立冬為補腎好時機!中醫師:採平補飲食 避免腸胃不適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598立冬養生適宜以平補方式,民眾料理時可選擇馬鈴薯、白蘿蔔、紅棗、香菇等食材,並酌量加入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禦風寒的侵擾。另因氣溫劇烈變化,除了是流感、感冒的好發期外,也是三叉神經痛的高峰時期。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說,特別是40歲後的女性族群,有些人往往沒做什麼事情,其中一側的臉頰就突然感受到劇烈的痛,像是刀割、針刺般強烈。 -
處暑預防秋燥症! 呼吸道毛病、皮膚乾癢者「肺」要顧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42今年8月23日是24節氣中的「處暑」。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意味着酷熱難熬的天氣到了尾聲,這期間天氣雖仍熱,但已呈下降趨勢。中醫師吳宛容表示,「處暑」後暑氣漸漸消退,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養生重點為預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現是皮膚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免發展為疾病。 -
大暑前後小心中暑!中醫針對陽暑、陰暑 推薦2款茶飲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617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大暑」前後氣候酷熱,民眾容易有中暑及日曬後皮膚紅癢,或者起小丘疹、水皰、風團等「多形性日光疹」症狀發生。中暑一般可分為「陰暑」、「陽暑」,針對這2種狀況,中醫師特別公開,適合陰暑喝的「香薷薑桂茶」及適合陽暑飲用的「清暑益氣茶」配方,幫助民眾夏天消暑。 -
「夏至」養生宜「養心」 中醫建議養生茶飲護心增免疫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313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天氣悶熱流汗多,如果忘記補充足量水分,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 -
「小滿」時節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中醫養生少不了這帖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89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 -
24節氣「大寒」過後迎新春! 中醫師教你體內除舊佈新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44「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1個節氣(1月20日至2月3日),為1年中陰陽轉換的重要時機,代表冬季即將結束,準備進入生機盎然的春季了。 -
「大暑」將至慎防暑邪 喝「生脈飲」可緩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23大熱天還感冒這可真讓人受不了,台灣位處亞熱帶夏季氣候長達7、8個月,尤其是北部和東部地區,動輒37度以上的氣溫經常熱到暈頭轉向,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表示「大暑」節氣即將到來,門診中「暑邪」病人明顯變多,建議民眾多飲用以人參、麥冬、五味子所調製而成的「生脈飲」益氣生津、提神解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