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有句諺語「小滿雨水相趕」,是指此時正進入梅雨季節,天氣變得很潮濕,且氣溫慢慢升高。今年5月21日節氣進入「小滿」,這是夏季的第2個節氣,是一個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萬物繁茂,生長最旺盛,也是人體生理機能活動處於最旺盛的時期,消耗營養物質最多,也易受自然界有害生物影響,此時養生保健顯得更為重要。
「小滿」節氣養生重點 祛濕除熱也要健脾胃
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小滿」天氣比「立夏」時更濕、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的熱氣及濕氣悶住,散不出去,頭昏身體沉重感明顯。面對逐漸濕熱的天氣,中醫講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此時應更注意調節情志和生活起居,適應節令變化,增加免疫力做好養生,平日飲食宜清爽、清淡及祛濕為主。
吳宛容說明,中醫指的「脾胃濕熱證」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胃功能失常而形成的證候。本證可因飲食不節制加上天氣潮濕悶熱,釀成濕熱,內蘊脾胃而引起。主要臨床表現為:胃悶脹、食慾不振、身體沉重感、大便軟黏、蕁麻疹、濕疹、香港腳等皮膚問題。
山藥、茯苓、芡實、蓮子 「四神湯」平補脾胃
小滿節氣,氣血灌注於脾,正是一個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的大好時機,所謂脾胃運化,就是把吃進去的食物轉變為氣血的過程,脾胃運化佳免疫力也會增強。此時飲食要多利用健脾利濕的食材,著名的「四神湯」就是此時最宜飲用的湯品。四神湯顧名思義是由四味藥材所組成——山藥、茯苓、芡實、蓮子。此四種藥材溫和,皆有平補脾胃的功能,是一帖適合全家大小食用的藥膳。
【健脾去濕加味四神湯】
▸材料:山藥5錢、茯苓5錢、芡實5錢、蓮子5錢、薏苡仁5錢、排骨適量、少許鹽。
▸煮法:(1)排骨川燙備用。(2)藥材洗淨泡水30分鐘。(3)排骨及藥材加入約3000c.c.水,煮滾後,轉小火,燉煮1小時。
▸使用時機:濕熱重時節,1周可服2至3次,主要喝湯為主。
濕熱邪侵襲小心好發皮膚病 「祛濕熱止癢茶」可緩解
《金匱要略》中指出,「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小滿節氣是濕熱邪侵襲人體,皮膚病好發時期。小滿節氣屬於火、容易損傷肺臟,而肺與大腸又互為表裡,肺主皮毛,濕熱的氣候加上如果飲食肥甘厚味、冷飲過度損傷腸胃,則容易誘發濕疹、蕁麻疹、香港腳等皮膚疾病,所以要多注重清潔、飲食宜清淡,多吃些袪濕清熱的食物,如絲瓜、冬瓜、綠豆和苦瓜。
如果出汗需及時擦去其汗液,以免吹到風導致皮膚搔癢加重。平時可以泡「祛濕熱止癢茶」減緩皮膚紅腫癢狀況,可用藿香1錢、金銀花3錢、生甘草3錢、白蘚皮3錢,加入800c.c.熱水沖泡,放涼後飲用。
更多NOW健康報導
▸確診者如何視訊診療?怎麼找診所? 整理包手把手教學
▸染疫幼童重症及致死率莫輕忽 兒童疫苗怎麼選?專家說
延伸閱讀
-
小馬創業「鱸魚精」! 寵粉送試飲 母親節檔期衝破3千萬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1302藝人小馬倪子鈞因為女兒「小希米」在疫情間生病感冒,聽朋友說鱸魚對健康很有幫助,為了讓女兒能提升防護力,特別買鱸魚湯給女兒,但因為女兒不敢喝魚湯,所以才起心動念,和好友幸福奇想生技團隊合作開發1款女兒願意喝的「鱸魚精」。 -
中醫師全聯會教你吃「清冠一號」 長新冠中醫也有解方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416近期新冠疫情位於高原期,尚未止歇,治療的西藥與中藥廣受討論。其中台灣清冠一號相當多人討論,但不少人不知如何使用,甚至有不少人深信可以「沒病強身」,沒感染也買來吃,恐造成健康隱憂。 -
火燒心、胃灼熱、乾咳 這些胃食道逆流警訊你也有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858中醫師曾子澄指出,「胃食道逆流的發生與年紀或性別無關,所有人都可能會有胃食道逆流。」常見的症狀是火燒心、胸悶、胃悶灼熱,有時候喉嚨受到胃酸刺激,會感到有酸酸的東西要跑出來。其中「乾咳」這項非典型症狀,最容易與其他疾病搞混。 -
免疫力不足罹癌機率大增! 中醫抗癌殲滅癌細胞有一套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1498據醫學研究顯示,先天免疫不足者致癌率較正常人多200倍以上,意即自體細胞免疫力是決定癌變的重要指標。要治癒癌症,首先需有足夠的自體免疫力,若自體免疫力不足,則必須仰賴抗癌藥物避免癌細胞繼續增生,才能進一步消滅癌細胞。 -
芒種節氣易引發腸胃濕熱 中醫曝:芒種養生「薑薑」好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72中醫師賴睿昕提醒,如果本身有三高疾病,氣血循環不佳,血液裡雜質高的人,在芒種節氣又沒有補充適當的水分,在冷氣房中水分蒸散更快,而導致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容易導致身體的微循環更差,這時頭暈、疲勞就會跟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