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動脈硬化
-
講座報名/冠心病恐致猝死 林俊立醫師:酷暑天氣更應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14為了避免冠心病纏身,預防急速惡化所致的心因性猝死, 8月24日星期六下午,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將邀請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主治醫師林俊立主跟民眾主講「酷暑下的冠心病與心因性猝死」。 -
心肌梗塞非冷天專利 大熱天喝水不足也可能中招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120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指出,心臟病為國人10大死亡原因的第2名,每年奪走約4萬8千多條人命,與心腦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人數總和,早已超越癌症。 -
腹痛未必是腸胃問題 也可能是缺氧性心臟病在發出警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111為何心血管堵塞會引發胃痛胃疾等問題?陳玠宇解釋,心臟下壁的神經感知位置就在胃部附近,許多病人自訴慢性上腹部悶痛,很容易被診斷為腸胃道問題,以陳先生為例,體重過重,屬於胃食道逆流高風險族群,因此,容易被忽略可能還有缺氧性心臟病。 -
少見動脈心臟繞道術逆接 拯救複雜血管阻塞患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91張燕表示,長期脂肪形成的堆積物或斑塊剝落堆積在血管中,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狹窄都是導致動脈血管阻塞的原因。當阻塞發生時會有心絞痛、胸悶、心跳加速、喘、呼吸困難、頭暈、盜汗或臉色蒼白,以及疲倦、虛弱、焦慮等症狀。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不一定相同,有人甚至不會有明顯症狀,就像洪先生一樣,等到喘不過氣時,血管已嚴重阻塞。 -
腦中風8大高危險群 定期頸動脈超音波可提早預防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336林信光表示,腦中風排國人死因第3位,其中缺血性阻塞占7成以上,起因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導致局部腦細胞受損,嚴重時除危及生命,也有可能造成語言或肢體等功能喪失,影響個人與家庭。男性超過50歲、女性停經後,以及有腦中風、動脈硬化或狹窄病史,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民眾都是高危險群。 -
非耳源性耳鳴 多與三高、壓力因素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6160耳鳴發生原因很多,但都難以檢查出原因,初發作時聲音都很低很小聲,只要注意不要過勞而多加休息則可不藥而癒,但時間越長,耳鳴聲逐漸變大,治療則需要3到6個月才會痊癒,因此病人及醫師都需要有耐心長期服藥治療,才能讓耳鳴逐漸小聲而消失,達到痊癒目的。 -
高濃度塑化劑干擾荷爾蒙 提高冠心症罹患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526台大醫院教授蘇大成表示,塑膠成品幾乎都會添加塑化劑,才能讓成品具有柔軟、易彎曲、摺疊、彈性佳等特性,因此,不管是居家環境,還是辦公室中的日常塑膠用品,甚至醫院中的生理食鹽水點滴袋、管線皆含有DEHP塑化劑。 -
連呼吸、喝水都會胖? 原來是腸內菌影響代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03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分院代謝內分泌科醫師林家宏表示,事實上,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對國際指引所建議的健康飲食及運動反應都不盡相同。近期研究顯示,其中的差異很有可能是來自腸道中的腸內菌影響了代謝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