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低渣飲食
-
暑假「報復性」旅遊皮膚曬黑 想白回來防曬加倍奉還
醫美減重 / 彩妝保養3456新光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宮瑤表示,皮膚顏色會隨著陽光照射動態改變,其實是保護機制,皮膚受到紫外線刺激,會增加黑色素分泌讓皮膚變黑,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可能傷害,一旦黑色素分泌到皮膚中,就沒有可能馬上去除,只能等待新生皮膚,把較黑皮膚一層層往上推,讓皮膚慢慢恢復原有膚色。 -
孩童便秘事出必有因 這3個好發時期爸媽應特別留意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9751名1歲孩童,因先前排便時表情痛苦,且很用力的樣子,排出來的形狀1顆1顆的像羊大便一樣,擦屁股時甚至甚至還有血,讓家長十分擔心,加上近日將近1周無排便,至醫院就醫檢查。收治該案例的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許瑋芸在詢問病史、肛門指診,輔以影像檢查後,確診為兒童排便障礙和便秘,經開立浣腸與口服藥物,並於門診衛教飲食及生活習慣後半年,排便障礙和便秘症狀已改善,且不需再使用軟便藥物。 -
提升大腸鏡偵測率清腸要徹底 檢查前3天應採低渣飲食
癌症新知 / 腸癌5731國人大腸癌發生率高,除了維持健康良好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外,主動安排篩檢,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是最好的預防方法。大腸癌約有90%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有機會找到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檢查過程中並可同時切除,有效減少發生機率。 -
腸胃炎反覆發作好不了 男童確診罕病克隆氏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99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腸胃科主治醫師陳德慶表示,克隆氏症相當罕見,在台灣發生比例約10萬分之0.2,一般好發於20至40歲的青壯年,少部分則會發生在兒童身上。克隆氏症是種自體免疫疾病,會造成腸胃道慢性及反覆性發炎,兒童若長期在發育期間腸道發炎,會造成營養吸收不良,而影響生長發育。但目前該病的發病原因不明,推測可能與遺傳、腸黏膜免疫調節異常、腸內共生菌種改變,飲食西化或環境壓力等因素有關。 -
做大腸鏡前必看! 少了這步驟恐讓檢查做白工
癌症新知 / 腸癌4475國泰健康管理健管師在檢前衛教時特別提醒民眾,建議在檢查前3日,可改食用白稀飯、白吐司、麵條、豆腐、蒸蛋、以及去筋、去皮雞肉和魚肉。另外像是無渣飲料(運動飲料、汽水)、不加蔥蒜的湯麵、無油清湯也是可食用的,檢查前1天,可吃白吐司、白稀飯、白饅頭等食物,過午後就食用代餐包,不再食用固體食物,並且只能喝無渣流質水份。
-
不吃青菜少喝水 4歲女童竟出現血便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342新竹馬偕醫院小兒胃腸科主任連啟宏說明,臨床兒童大腸疾患發生率遠較成人低,例如,幼年型息肉發生率約3%,多是單顆、偶發的良性病灶,切除後就可改善血便。 -
三分之一大腸癌患者 是「吃」出來的
癌症新知 / 腸癌3642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宜辰表示,大腸癌致病因子包括飲食、運動、家族基因、年齡及性別。此外,不愛運動,或家人罹患大腸癌、年齡較高及男性,都屬於大腸癌高風險族群。 -
考季壓力大 當心潰瘍性結腸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67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常務理事邱正堂醫師表示,近來考生因緊張壓力大導致腹痛、腹瀉的情況劇增,腸胃科門診諮詢量比平時高出三成,部分患者起初誤以為是大腸急躁症、腸胃炎或是痔瘡,進一步診斷後才發現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