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人權
-
失智非癡呆失能 逾半數患者可自理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013許多民眾常拿失智兩字開玩笑,但對失智症的認知卻仍停留在癡呆或失能等負面印象。為了打破國人對於失智症的迷思與歧視,衛生福利部宣布今年國際失智症月起跑,以「彰顯失智者能力」為重點,利用「I Can:雖然失智,但我仍可以」影片宣導,希望打破民眾認為失智者總是需要被照護,無法自理生活的刻板印象。 -
台3年135例赴陸移植8成通報不實 監委要查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320針對衛生福利部未落實執行境外器官移植登錄通報稽查,監察委員田秋堇、王幼玲等人申請自動調查。監委指出,2015年7月1日到今年4月24日,22家國內醫院共通報141例境外移植,其中有135例前往中國。但卻有近8成都沒有完整通報,這可能使台灣淪為國際黑心器官移植的共犯。 -
術後持續疼痛恐成慢性 無痛醫療成醫界目標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429經期不順、經血量過大,是許多女性的困擾,39歲許小姐去年6月經期異常,經血量過大因而貧血,甚至腹部疼痛,一次比一次劇烈,有時痛到無法吃東西,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都是子宮肌腺瘤惹的禍。 -
同志不得捐血禁令鬆綁 新制最快4月上路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325「我想救人,卻因為是同性戀,就不能捐血」,我國「捐血者健康標準」已沿用28年,明訂男同志終生不得捐血,近年來引發諸多討論,同志團體認為這是歧視,衛福部在參考國外作法後,決議適度開放,預定最快今年4月中旬即可上路。 -
平均癌症新藥給付得等上782天 癌友含恨而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781越來越多病友團體提出健保改革,和信醫院藥學進階教育中心陳昭姿主任認為,病友代表應該進入健保決策的共擬會議,癌症病友團體願意「和政府共同負擔癌症新藥」,顯見病人團體瞭解健保的財政困境,願意一起商議解決方案。 -
八千八百億前瞻計畫 病友聯盟呼籲將醫療納入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689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公布最新「我國國民醫療保健支出(NHE)」數據,104年共占當年國內生產毛額(GDP)5.8%;不僅較103年減少,若以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為9%,鄰近的日本為11.2%,韓國也達7.2%,臺灣僅有5.8%來看,可顯見我國對於醫療保健之重視嚴重不足。 -
法醫學與病理學結合 中國附醫成立法醫病理科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6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病理部新增法醫病理科,將病理學與法醫學鑑識科學專業結合,對促進法醫學教育、培育相關人才、提升司法鑑定品質與保障人權將大有助益。 -
健保嘉惠思覺失調患者 首次住院率下降近五成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3620整體來看,所有精神病診斷患者的首次住院率下降幅度達到38%。研究團隊分析,這與健保實施後,提供較好且便利性的精神醫療服務,可近性增加了,就醫方便,情況獲得控制,必須住院的緊急狀況當然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