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乳房
-
癌症篩檢追陽計畫!衛福部投5億預算 提高陽性追蹤率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748衛福部國健署長期推動成人癌篩,每年約500萬人參與篩檢,每年約有22萬名篩檢陽性個案,但其中2成(4萬多人)並未定期回診追蹤,一旦確診,幾乎都到晚期,為此,衛福部投入5億預算,從6月1日起推動「全民健康保險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畫」(追陽計畫),獎勵醫療院所,希望讓陽性追蹤率從現有8成提高至9成。 -
體重突然飆升又長痘? 揭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症狀與治療
兩性關係 / 女人幫4144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李佳潔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很常見的生殖內分泌問題之1,由於慢性不排卵以及胰島素耐受性不良的狀況,年輕時會有月經不規則,不容易受孕的表現;長久下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以及子宮內膜病變的風險都會明顯上升。 -
孩童肥胖是性早熟危險因子! 專家揭性早熟預防與治療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51你有沒有這樣的印象:小學2、3年級時,班上總有1位個子很高的女同學,臉上長粉刺、痘痘,還泛著油光,看起來比同學們成熟許多,但10、20年之後,她還是維持和當初一樣的身高。其實,這很可能就是性早熟的表現。 -
乳癌患者每36分鐘多1人 國健署納第5期癌症防治計畫
癌症新知 / 乳癌3901立委邱志偉指出,乳癌已連續數年成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第1名,平均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乳癌發生年齡也比歐美年輕。且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診斷年紀較輕發生於40到49的乳癌多為惡性且預後情況較差,建議國健署將現行乳癌X光攝影補助年齡從45歲下修至40歲。放射線醫學會理事長邱宏仁也補充,數據顯示,有接受篩檢的乳癌患者與無篩檢的患者相比,確診晚期的比例明顯較低。 -
產後乳房下垂好煩惱? 醫曝2方法幫助媽媽們找回自信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4113談到女性在產後為何會面臨乳房萎縮、外擴或下垂的情況,萊佳形象美學診所張智皓醫師指出,很多人以為是「哺乳」造成的,其實並不盡然。女性在懷孕期間會讓脂肪和荷爾蒙都增加,罩杯升級,一旦在產後,乳房的脂肪和乳腺漸漸減少,原本被撐大的乳房皮膚少了支撐內容物,加上脹奶時撐大的「庫氏韌帶」彈性疲乏,所以胸部在產後會出現萎縮、外擴或下垂的情況。 -
為何我與眾不同?網紅Bonnie生長紋困擾 靠它找回自信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4703若要預防紋路出現,鄒承軒醫師建議,針對眼周細紋及口周細紋,應避免快速且激烈的減肥流失過多脂肪;同時可適度補充膠原蛋白、維他命C及富含大豆異黃酮的食物,例如:豆漿、豆腐等。 -
HER2不再2分法!HER2弱陽性乳癌患者 治療突破困境
癌症新知 / 乳癌4379臨床顯示,現有ADC藥物為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患者的2線治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中位數不到1年。新1代ADC藥物則可讓轉移性HER2陽性乳癌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中位數延長至將近2年半,且能改善HER2弱陽性患者的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 -
產後憂鬱別怕 中藥茶飲搭穴位按摩助新手媽媽走出低潮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332迎接新生命後,生活中的各項新挑戰開始接踵而來,大多數的母親都會把重心放在照料新生兒上頭,而往往忽略了自己身體與心靈是否修復完成,然而身體經歷一場巨大變化後,大約7到8成的產後婦女會陷入情緒的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