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為響應2025年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與羅氏大藥廠攜手舉辦「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以提升民眾對黃斑部病變的認知。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50歲以上人口失明的主因。逾7成患者由單眼發起,難以察覺。根據2025年亞太視力健康調查顯示,不到3成的民眾有定期進行眼部篩檢。衛教大使郭子乾更以自身照護經驗,呼籲民眾若發現明顯視力惡化應立即就醫。
黃斑部病變單眼發起 延誤治療恐永久失明
黃斑部病變是高齡社會熟齡族群視力隱藏殺手。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位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約24萬人。黃斑部病變的警訊包括視線扭曲、變形,或視野中央出現模糊黑影。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醫師指出,黃斑部病變初期常從單眼發病。這是因為大腦的融像作用,會讓另一隻健康的眼睛會彌補受損視力,使患者難以察覺。
鄭成國醫師曾分享案例,有患者單眼視力驟降至不到0.1,但因另一眼視力正常,日常生活中未發現異狀。值得注意的是,一旦黃斑部病變延誤治療,情況嚴重恐造成永久失明。
濕性病變致盲率高 健保有條件給付減輕負擔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兩類型。其中,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血液與液體,導致黃斑部出血、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急遽惡化。濕性黃斑部病變儘管僅占總病例數的1成,卻是造成近9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失明的主因。
鄭成國醫師強調,濕性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的疾病,但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有效控制病情。治療方式多元,包含單一機轉的「抗內皮細胞生長因子」藥物,以及同時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和「血管生成素」的雙重機轉藥物。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指出,黃斑部病變的治療費用高昂,但目前健保已開始給付符合事前審查標準的患者,有助大幅減輕患者負擔。
熟齡族群要自檢 定期眼底篩檢為視力把關
衛教大使郭子乾分享,他曾照護罹患黃斑部病變的86歲岳母,初期誤以為是老花而延誤診斷。他也提醒,身為照護者,不應放棄治療,同時也要鼓勵病友有勇氣接受治療。
鄭成國醫師提醒民眾,每天可花10秒進行「睜一眼、閉一眼」的自我檢查。利用家中的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留意是否有線條扭曲或中心黑影。此外,建議民眾可透過1年1次的定期眼底篩檢,及早把關視力健康,避免雙眼受到嚴重影響。
新光醫院本次與羅氏聯手籌辦衛教展,活動現場透過互動式設計,讓民眾親身感受黃斑部病變患者眼中的真實「視界」,體會早期發現的重要性。
# 首圖攝影/陳如頤
更多NOW健康報導
▸矯正是美好旅程! 隱形矯正帶來3大效益綻放自信笑容
▸雷射越打皮膚越薄?醫破除「皮膚變薄迷思」 揭無針導入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