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新北中和出現國內首例新冠肺炎兒童重症病例,2歲大男童仍在加護病房,引起眾多家長恐慌,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表示,新冠輕症症狀與感冒差不多,建議家裡備妥止痛藥、止咳藥,以及緩解鼻炎、鼻塞的抗組織胺藥物,如有異狀,立即就醫。
兒童感染Omicron 恐會出現「抽搐」徵兆
對於新北市2歲男童重症個案,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臉書貼文,提醒民眾,「抽搐」恐是兒童感染Omicron後會出現的徵兆,提醒家長們特別注意。
日本研究發現,當地在COVID-19大流行的初期階段和Delta流行時期,1至4歲的熱痙攣發生率分別為1.3%和3%,但到了Omicron階段,就明顯提高至9.4%,5歲至11歲病童的抽搐發生率從0%增加至3.5%。
抽搐、意識不清常合併發燒 居家該備用哪些藥?
由於小朋友抽搐、意識不清時,常合併發燒,張文靜提醒,家長應該準備額溫槍、溫度計,如果孩子發燒,在給予退燒藥物後,持續測量體溫,如果體溫往下降,就表示控制住,如體溫仍偏高,甚至往上升,就需提高警覺,立即就醫。
張文靜指出,出現首例兒童重症個案後,讓許多家長擔心,建議先備妥治療咳嗽、流鼻水、鼻塞、喉嚨痛、全身倦怠等常用藥物,且需注意保存期限及環境。
張文靜說,小小孩無法吞藥丸,在準備上述藥物時,最好以水劑為主,例如,止咳藥水等。此外,小孩子如果腹瀉,就容易脫水,建議家裡也需準備等滲透壓的電解水,幫孩子適時補充水分。
善用社區藥局資源 居家防疫管控更要確實
最後,張文靜強調,民眾可多加利用社區藥局資源,確認上述居家常備用藥的正確使用方式,包含不同年齡使用的劑量、用藥的時機等。當然,居家防疫的管控還是要做確實,才能減少病毒量的威脅,進而降低染疫的嚴重程度。
更多NOW健康報導
▸中醫遠距醫療助防疫 公費「台灣清冠一號」申請1次看
▸帕金森病友別擔心斷電、異動症 緩釋型藥物納健保給付
延伸閱讀
-
Omicron BA.4及BA.5境外定序61例 羅一鈞提擴大監測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1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新增61例邊境攔截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在剛發生時便要求地方衛生局積極監測同住者的接觸者狀況與採檢,了解傳播範圍,目前沒看到境外移入BA.4及BA.5個案傳染給其他沒出過國的同住家人。 -
邊境攔截BA.4、BA.5輕症居多 傳染力強且重複感染高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66統計到17日止,目前邊境攔截到共48例的Omicron BA.4與BA.5。在今(21)日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Omicron BA.4與BA.5的症狀。羅一鈞表示,目前Omicron BA.4與BA.5多屬無症狀或輕症,目前未出現中重症個案。國外統計更顯示傳染力強但重症率未增加。 -
邊境攔截17例新變異株 首例兒童驗出感染BA.5無症狀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83在國外BA.4與BA.5變異株正在流行中,現在邊境也感受到壓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每週五會固定公布基因定序與分析。今(17)日的分析中,羅一鈞表示,今年的本土病例310多萬例,包含4千多人死亡,全年齡層致死率0.13%。致死率較高者屬於高齡者居多,90多歲為5.89%,80多歲是2.22%。 -
兒少重症增3例包含2例腦炎 死亡新增154例最年輕40歲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61雖本土疫情看似下降,然今日又出現兒少重症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7)日宣布新增55187例本土病例,154例死亡個案。本土確診數下降12.6%,但中重症卻增加446例。 -
從血清存檔樣本找出隱形傳播鏈 不想參加也有方法可循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27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6)日表示,為了解全國年齡別與地理區域之COVID-19血清陽性率變動趨勢,疾病管制署參考WHO調查指引,以及國際主要機構分析COVID-19血清流行病學之方法,將進行「我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血清流行病學調查與長期趨勢分析計畫」,俾利作為調整防治政策上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