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被家人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為4(正常為1以下),懷疑腫瘤的可能,進一步檢測神經內分泌腫瘤指數,竟比正常值高出近9倍;經斷層掃描發現,林女士的腎上腺有一顆10公分的罕見嗜鉻細胞瘤,腫瘤已幾乎要比腎臟還大。
嗜鉻細胞瘤種極罕見 屬於功能性腎上腺腫瘤
考量嗜鉻細胞瘤內充斥腎上腺素,若放任不管隨時可能造成血壓暴增及心悸,甚至心衰竭,泌尿科許竣凱醫師立即安排手術摘除腫瘤;術後林女士恢復良好,不再被不定時的心悸所擾。臨床上,腎上腺腫瘤又可分功能性及非功能性2種,前者多屬良性的腺瘤,無分泌荷爾蒙的功能;而後者會持續或間斷性分泌大量荷爾蒙,影響患者健康甚鉅。
許竣凱醫師說:「嗜鉻細胞瘤即是一種極罕見的功能性腎上腺腫瘤,發生率僅10萬分之1。如同潛藏體內的不定時炸彈,平時沒有症狀,一旦受觸發便會猛發性分泌大量腎上腺素,使患者心跳加速,進入亢奮的戰鬥狀態,產生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曾有患者因反覆胸悶接受多次心導管檢查後,兜兜轉轉才發現是嗜鉻細胞瘤導致的高血壓危象。」
▲從影像檢查中發現,某些角度嗜鉻細胞瘤看起來已比腎臟還要大。(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不明原因心悸、胸悶等身體警訊須留意 以免延誤治療
在腎上腺腫瘤的治療上,以手術切除為首選。許竣凱醫師考量林女士腫瘤太大,且屬於輕微觸碰就會造成血壓飆升的嗜鉻細胞瘤,加之腫瘤緊貼大血管,稍有不慎恐致大出血,故以開腹的方式進行手術,以確保有足夠空間及視野。
手術時,許竣凱醫師由患者腹部中線下刀,撥開大血管後精細分離腫瘤與沾黏組織,過程密切監測血壓;歷經2個小時,在未傷到血管及觸發血壓飆升的情況下,順利將巨大腫瘤摘除,術後8天順利出院,定期回診追蹤。
值得一提的是,其他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如:醛固酮增多症、庫欣氏症等,會出現水牛肩、月亮臉等顯著症狀,多能在2公分內就被發現並得到診治;然而,嗜鉻細胞瘤卻因發作時間短暫,且症狀缺乏特殊性,往往被忽略或誤診而延誤治療。許竣凱醫師呼籲民眾平時應提高警覺,當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心悸、胸悶、呼吸困難、高血壓等情形,須盡早就醫接受診治,避免病情惡化。
更多NOW健康報導
▸空氣汙染恐影響年輕人心血管健康 造成頸動脈厚度增加
▸喝秋葵水能幫助糖尿病患降血糖嗎? 食藥署告訴你真相
延伸閱讀
-
開燈睡覺影響睡眠? 美國研究證實:光會觸發腎上腺素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551根據美國研究顯示,睡覺開燈會影響睡眠,建議大家平時可以戴眼罩,遮蔽光線,增加睡眠品質。 -
割包皮可降低染愛滋病風險? 醫揭割包皮能遠離這些病
兩性關係 / 男人幫2151包皮是包覆男性陰莖龜頭的一層皮膚,用來保護龜頭不受內褲或外來物等刺激,而在天主教、回教等一些宗教,會替剛出生的小男嬰行「割禮」儀式,也就是割包皮。 -
講座報名/胸悶、心悸原來是這病! 及早發現遠離中風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97針對心血管保健議題,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共同舉辦健康公益講座活動,特別邀請到陳志維醫師於5月7日星期六下午,為民眾衛教演講「如何遠離『心房顫動』風險?心臟科醫師談心血管保健」主題。 -
真的會氣到心臟病發!情緒起伏過大 恐誘發心碎症候群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494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周邊血管科主任張育晟說明,長期處在壓力大的環境,或者是情緒起伏劇烈的情況下,會造成情緒緊繃、腎上腺素分泌過旺、交感神經亢奮,因而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症狀,連帶造成心血管收縮,增加心臟的負擔,進而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症狀,等到壓力解除或情緒恢復穩定後,心臟功能又回復到正常狀態。 -
北斗夜市男子擺攤昏倒 熱心父女輪流CPR搶救撿回1命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436熱心民眾林各聲表示,那天在夜市正忙著擺攤,聽到旁邊有人說隔壁有人昏倒,當下就放下手邊工作跑了過去,那時也忘了自己曾學過CPR、也忘了怎麼做,剛好讀護校的女兒有到夜市,兒子向女兒說有人昏倒了,趕緊去幫忙。女兒到事發地點一邊為左先生進行CPR,一邊幫他複習,隨後父女倆輪流進行CPR,直到救護車來,由救護人員接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