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1名33歲林姓女子從去(2019)年下半年開始,經常不明原因感到天旋地轉,眩暈時常伴隨著噁心嘔吐、全身不適,就醫時才被診斷為耳石鬆脫,該女子在治療期間遲遲不見好轉,因此自行上網參考「耳石復位術」教學影片,並試圖照著影音內容模仿,沒想到反而引起更嚴重的暈眩感及緊張發冷的體虛感,緊急轉往求助醫院急診治療,才終於穩定下來。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指出,耳石鬆脫即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常見發病原因為頭部受到撞擊或耳蝸動脈缺血,導致橢圓囊內的耳石從底部的膠質層鬆脫,耳石隨著內淋巴液回流,沉積於其中1支半規管中,患者只要一轉頭或改變身體姿勢,耳石就會因重力或慣性因素,繼續帶動半規管內的淋巴液,讓患者在頭部停止轉動時,產生眼震及眩暈。
近日網路上流傳耳石復位術的教學影片,教導民眾如何自行減緩眩暈,李宏信提醒,耳石復位術屬於醫療行為,擅自照做可能會提高病情的嚴重性,使得病況更加複雜,要治療這類型眩暈症,必須先由相關專業醫師確定耳石沉積在哪1支半規管,才能對症進行耳石復位治療。若無法確定沉積處,就貿然進行錯誤方位的復位術,恐將耳石轉到別的半規管內,甚至造成更多處的耳石沉積。
除了耳石鬆脫可能導致眩暈症產生,與眩暈症相似症狀的疾病很多,其中以梅尼爾氏症為較常見,也是誘發眩暈症的最主要病因。李宏信表示,這類眩暈患者通常因內耳淋巴液分泌旺盛,導致內耳大量積水,壓迫內耳纖維神經,血流又因膽固醇、血脂過多而受阻,生活壓力大也可能促使血管緊縮,若內耳組織缺乏血液、營養供給,容易造成神經萎縮、壞死,眩暈症發作頻率因而增加。
李宏信說明,在治療梅尼爾氏症患者時,會透過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幫助打通血路、增進血流運行,並投以滋養內耳神經的藥物輔助,待內耳血管逐漸恢復正常血液供給,且內耳神經恢復功能後,內耳的平衡系統也會逐漸恢復作用,若患者的內耳淋巴積水情況較嚴重時,可搭配利尿劑,以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水分,降低淋巴液積水的壓力問題,緩減症狀。或也可考慮內耳減壓手術,但仍有可能復發。
通常眩暈患者只要持續服藥控制,就能使內耳的循環通暢而獲得改善,家醫科醫師李政道建議,無論眩暈症的病發原因為何,患者都應以醫師的治療和醫囑為優先,不應自行參考網路流傳的治療方式或服用健康食品,否則恐增加醫師後續治療難度,在醫師治療同時,應維持良好的生活及睡眠品質,早睡早起,並搭配營養均衡的飲食,才能早日康復。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相關部落格
-
新冠染疫耳朵嗡嗡響! 耳鼻喉科醫師分析耳鳴致病原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51民眾普遍認為,神經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恢復!對此,李宏信醫師則分析,以現在醫學發達,其實只要讓神經點上營養劑,透過增進血液輸送進內耳,使神經因而恢復其功能,耳鳴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 -
新冠確診者恐留眩暈後遺症? 醫師解析眩暈成因與治療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919李宏信醫師提到,一般的眩暈不會成為致死的主因,可是因病毒引起的眩暈情形,患者多半會合併其他症狀,進而導致死亡機率較高。至於民眾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有些人在第3至4天也會有耳鳴、眩暈等症狀,這其實是內耳的神經系統遭病毒破壞,只要透過藥物治療基本上都可以痊癒。 -
突發性耳聾幾乎發作於單耳 錯過黃金治療期恐喪失聽力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081造成突發性耳聾的主因有內耳血管阻塞、病毒感染,前者發生機率最高的為三高患者,後者則以皰疹病毒(HSV)最為常見,其餘少數個案可能是外力傷害造成,如外力撞擊、鞭炮聲、煙火,及自體免疫疾病使正常細胞遭受破壞,其他包含癌症、細菌感染等。 -
換季鼻子像水龍頭關不住! 想根治鼻過敏須先了解成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61該如何永久的擺脫鼻過敏的困擾呢?「鼻過敏患者的症狀通常難以根治」,李宏信醫師表示,最常見的藥物治療或採鼻噴劑抑制過敏的方式,雖然短期之內能見效,但只要停藥不久就會再度復發。 -
黑眼圈、咬合不正、暴牙害你變醜! 鼻過敏可能是禍首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925至於有鼻過敏的人為何會變醜呢?李宏信進一步分析,是因為當鼻黏膜腫大時,會造成鼻塞、難以呼吸,導致患者很自然地就會張口呼吸,而用口呼吸的影響就是口乾舌燥、睡覺時習慣舌頭下移,又長時間張口呼吸,容易造成打鼾形成呼吸中止症,導致門牙會被往前推而產生暴牙或咬合不正。
延伸閱讀
-
掉髮年輕化!女壓力大髮際線漸寬 醫:有這情況要注意
醫美減重 / 護髮生髮植髮131833歲輕熟女一頭烏黑長髮、髮質細軟。但近來工作壓力大,睡眠嚴重不足,每天起床枕頭幾十根掉髮,讓她心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方心禹指出,年輕族群掉髮案例漸增,多半與生活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減重過度有關。提醒遇到這種狀況,勿使用號稱可健髮但來路不明的藥物,或者透過接髮等方式嘗試增加髮量,務必諮詢專業醫師意見,才能對症下藥,救「髮」圖強。 -
壓力大不開心! 網友力推7大紓壓方法 快速找回好心情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314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壓力,而面對這些壓力,每個人選擇的紓壓方法又各不相同。《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紓壓方法」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前7大紓壓方法。除了最常被提及的運動之外,推拿、聽音樂等也都榜上有名。壓力來臨時,難免心情低落,但沒關係,只要能將壓力化為養分,就會有所成長! -
這3類人是思覺失調症高危險群 中西合治回歸正常生活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598張賜興解釋,中醫對精神疾病有一套很嚴謹的理論,認為七情與人體的五臟六腑有密切相關,正常人會是五臟平和的狀態,但當其中一臟反應失調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會產生疾病;因此中醫治療思覺失調,會先探究患者哪個臟腑出現問題,對症下藥,再來就是考慮先天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及工作環境等加以調整。 -
中共飛彈擾台引發「類急性壓力障礙」 求助民眾增2成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1524兩岸情勢升溫,有中國發射的飛彈飛越台北上空,台灣媒體頻繁報導台海遭受包圍,空中交通受影響,「恐重演1996年台海危機」等新聞,就是發生在身邊的危機了。雖大眾的生活大致如常,卻有部分人感到心慌。 -
胸悶、心絞痛一定心臟出問題? 這症狀吃胃藥就能好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462有時候心悸並不是心臟的問題,可能要吃顆胃藥?有患者經常感到胸口悶、心跳過速,做過超音波沒發現問題,去新陳代謝科檢查甲狀腺也沒問題,最後認為是自律神經失調。結果吃了胃藥後,就改善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