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陳盈臻/彰化報導】許多人以為腦中風只會發生在寒冬清晨,因為天氣太冷,讓腦血管一下「縮」起來。醫師表示,雖然出血性腦中風好發於寒冷天氣,但缺血性中風則是不分季節,遇上夏天氣溫高,容易出汗、體內缺水,如果長時間坐著不動,血液變得黏稠,也有可能堵塞血管引發缺血性腦中風。
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明表示,某些疾病患者屬於腦中風高危險族群,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患有血管炎、紅斑性天狼瘡、敗血症、白血病(血癌)也應提高警覺。另外,飲食失衡或長期偏好食用多鹽鹹食,如醬瓜,以及高油、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或有抽菸、酗酒者也容易罹患腦中風。
從臨床觀察發現,個性也是重要因素,有人天生個性急躁,容易發怒、脾氣暴躁、情緒浮躁,就容易發生腦中風及其他身體疾病。夏天溫度飆高,動不動就是滿身汗,讓許多人心浮氣躁,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血液會變得較為黏稠。有些人則是因頻繁進出冷氣房,溫度忽高忽低,以致血管收縮,提高中風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發生嚴重腦缺血中風之前,患者可能會先出現小中風症狀,頭暈、走路不穩、講話不清楚,但因為發作時間短暫,通常只持續幾分鐘,不會超過1個小時,讓許多病人以為只是中暑或太累,而忽略這項警訊。
如何預防腦中風?林志明指出,夏天應該多喝水,避免坐太久,並養成運動習慣,如果在室外運動,最好選在太陽出來前,或是傍晚氣溫攝氏20度到25度之間,不要在烈日下運動,以減少腦中風或熱衰竭、熱中暑等風險。
此外,如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液疾病等,務必定期回診,規律用藥。同時保持身心愉快,少攝取高油、高鹽、高熱量、高膽固醇等食物,有殼海產類如蝦、蟹,最好少吃。萬一不幸中風,應盡速至大型醫院,尋求急診醫師、神經內科醫師協助,一般來說,急性危險期腦梗塞是2星期,腦出血則是4星期,透過電腦斷層掃描設備,瞭解屬於哪一類型的腦出血,以便做進一步處理。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夏日芒果吃太多皮在癢! 問題正是因為「太甜了」
延伸閱讀
-
偏頭痛可能連續痛達72小時 關鍵可能出在三叉神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240蔡睿蘋表示,頭痛常引起憂慮包含:是否長出異常組織,導致顱內受到壓迫,也可能是腦部中風、缺氧、缺血或循環不良,但事實是大腦沒有痛覺神經,如果長出腦瘤不一定會痛,除非壓迫到血管、侵犯到腦膜、刺激到顱神經、腦壓上升等,就有可能引起頭痛,引起頭痛原因很多,因此一定要詳細檢查。
-
講話像含滷蛋竟是缺血性中風 血栓溶解劑及時救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128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新藻表示,該患者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平時都在診所規律拿藥控制血糖,日前清晨2點半,家人發現患者左半邊肢體無力、說話不清楚,緊急送往急診,經腦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部並無大血管阻塞,不過根據家人描述,從發現狀況有異到送達醫院,已經超過3個小時,與家屬討論後,決定自費施打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 -
高血壓比主動脈剝離可怕! 日常「致命飲食習慣」曝光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26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彥彰說明,主動脈是負責將心臟打出的血液輸送全身使用的血管,需要承受由心臟射出的高壓血流,若主動脈的血管壁內緣產生破損,而血流由破損缺口灌入主動脈的血管壁之中,造成血管壁撕裂,就稱做主動脈剝離。 -
天冷進補禦寒保暖? 醫揭「禁忌族群」恐爆血管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257國人常會將中藥材添加在膳食或菜餚中,尤其冬季常見的食補料理中,大多會加入薑、當歸或黃耆等中藥材,作為調養身體之用,像是當歸有活血作用,黃耆能補氣、調節免疫功能。 -
AI人工智慧不僅改變生活 也正在改變你我的醫療行為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258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近年在院長陳瑞杰的領導下,積極導入智慧醫院,他認為在進行人工智慧前,全院數位化是必經過程。「這幾年北醫團隊在數位化的建置上已經趨於完整,無論從掛號、報到、繳費、加護病房,甚至到給藥系統等,都可見人工智慧(AI)的蹤跡,能提升整體醫療服務與照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