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
-
纖維母細胞修復皮膚 免疫細胞治癌如何做到?醫師解析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14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國泰綜合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顏毓秀表示,國泰綜合醫院自2021年1月起陸續提供經衛福部通過之各項細胞治療,包含利用免疫細胞來治療癌症,利用纖維母細胞治療皮膚及軟組織缺損。 -
擴大世界癌症日影響力! UICC:有3分之1癌友可治癒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338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是由國際癌症控制聯盟(UICC)所發起的1項倡議,而從2022年至2024年主要的宣傳主題為縮小癌症的照護距離,UICC希望用為期3年的影響力運動讓世界癌症日不僅僅只存在日曆上的一天。UICC指出,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癌症,藉由宣傳活動的推動,期盼全球公民從認識癌症到團結努力共同的力量,減少癌症在全球各地的健康威脅及提高生活質量和癌症存活率。 -
甲狀腺癌反覆復發!精準治療助延命 醫曝防治3要點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978鄧仲仁醫師說明,甲狀腺癌患者有95%屬於分化型,乳突癌佔約90%、濾泡癌約5%,預後相較其他癌種良好,若早期發現且治療反應佳,有相當大的機會得以根除。而甲狀腺癌的分期標準也於2017年已有更新,將45歲推延至以55歲作為基準:(1)分化型甲狀腺癌(例:乳突癌及濾泡癌)在55歲以下惡性風險較低,只分為2期:沒有遠端轉移為第1期、有遠端轉移為第2期。(2)55歲以上的分化型甲狀腺癌則根據腫瘤大小及侵犯周邊組織程度、中央或側邊淋巴轉移、遠端轉移與否,來決定分期。(3)若是未分化型甲狀腺癌,一律為第4期。 -
體質酸易致癌? 國衛院:腫瘤酸性微環境不等於體質酸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942「酸性體質容易致癌」、「飲用鹼性水,調整體質,可以降低罹癌風險」,網路不少抗癌偏方似是而非,相關產品也成為熱賣商品,不過,國衛院表示,人體絕無所謂的酸性或鹼性體質之分,且不可能只因喝鹼性水而改變人體酸鹼度。 -
癌症控制新選擇 免疫細胞治療幫肝癌患者降低死亡風險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955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第1名已長達40年,每年奪走約5萬條人命。陶聲洋防癌基金會陳光耀董事長指出,癌症標準化治療發展至今,仍缺乏兼具精準、副作用低且控制率佳的治療選擇。而將人體相容性高的免疫細胞應用在癌症治療上,近年來已被認為是癌症控制的新契機。記憶型T細胞的免疫細胞治療已取得美國FDA肝癌孤兒藥資格審查,更於今(2022)年在台灣獲得臨床研究資格,接軌美國在台對肝癌患者進行收案,目前已有院所簽約完成,部分院所衛福部已審查通過,共計將有13家醫院合作收案。 -
15年後甲狀腺癌復發肺轉移! 積極治療仍可與癌共存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2062小君(化名)15歲時罹患甲狀腺癌,在兒科醫師的建議下進行全切除手術以及碘131治療,日後服用甲狀腺素,生活幾乎與常人無異。然而,隨著時間過去,30歲的小君因某次感冒極為不適,前往急診檢查才發現肺部X光已有許多白點,確診為甲狀腺癌復發,且轉移至肺部。 -
醫師詳解:晚期甲狀腺癌治療方式 1張圖表教你看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8936據國健署國人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確診甲狀腺癌的患者數約4500名,死亡人數很少,死亡率約0.5%,僅佔全部癌症死亡人數的0.39%。因此,甲狀腺癌又有「善良癌症」之稱。臺北癌症中心甲狀腺癌團隊召集人許重輝教授表示,臨床上85%的甲狀腺癌患者在接受醫師完整的治療後,有機會達到治癒。但仍有約15%的患者屬於容易局部復發,頸部淋巴轉移或遠處轉移,持續病症或復發風險可能發生在較高年紀、男性、發現較晚、初診時腫瘤較大,及基因相關。 -
晚期癌友不想活!心理照護很重要 適時介入助正向面對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296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日前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舉辦「晚期癌症病人的身心照護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腫瘤醫護專家參與演講,同時前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到場參與,以自身經驗分享情緒照顧與疾病治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