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攜手清大研發KIF2C新標靶 對抗癌症多重抗藥性

13112
編輯部 整理報導
國衛院攜手清大研發KIF2C新標靶 對抗癌症多重抗藥性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最新癌登報告(111年)資料顯示,該年新增1萬7366名乳癌患者,10%至15%屬於三陰性乳癌,治療棘手,抗癌藥物有限,國衛院、清華大學聯合研發標靶新藥KIF2C小分子抑制劑(BPRMC007S9),有望在5年內順利上市。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謝興邦等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生醫學院教授王慧菁、講座教授孫玉珠團隊共同合作,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圖/國衛院提供)


KIF2C小分子抑制劑 有效抑制具抗藥性的腫瘤生長


臨床顯示,幾乎每個癌友都會面臨癌症化療抗藥性困境,對於三陰性乳癌患者而言,則是關乎生死的關鍵問題,因缺乏荷爾蒙受體與HER2蛋白表現,無法使用現行標靶治療,只能依賴傳統化療藥物(如紫杉醇),初期效果不錯,可有效縮小腫瘤,但逾4成以上患者復發。復發腫瘤常對多種化療藥物均有多重抗藥性,導致患者陷入無藥可醫的困境。


國衛院生技與藥物研究所所長謝興邦等研究團隊,與清華大學生醫學院教授王慧菁、講座教授孫玉珠團隊共同合作,成功開發出全球第一個具細胞穿透性的KIF2C小分子抑制劑(BPRMC007S9),研發進度領先全球。


謝興邦指出,KIF2C小分子抑制劑具有強效的毒殺活性,如與紫杉醇併用,可產生明顯協同效果,有效抑制具抗藥性的腫瘤生長;這項研究成果預計2025年8月刊登於發育生物學排名第一的頂尖期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為表台灣在抗癌藥物開發領域的重大突破。


KIF2C如同細胞分裂的「糾察隊長」 糾正錯誤微管連結


2017年起,清大教授王慧菁、孫玉珠等研究團隊透過臨床大數據結合分子技術,成功篩選出對抗三陰性乳癌化療抗藥性的全新治療標靶「驅動蛋白KIF2C」。王慧菁表示,KIF2C是一種微管解聚蛋白,負責修正染色體連接錯誤的微管,確保染色體正確分離,維持細胞基因體穩定。


王慧菁指出,KIF2C如同細胞分裂的「糾察隊長」,糾正錯誤微管連結。然而,KIF2C在癌細胞中過度表現,反而幫助腫瘤細胞抵抗紫杉醇的干擾,導致抗藥性。簡言之,KIF2C過度努力工作,反而幫助癌細胞在化療壓力下,依然完成細胞分裂,為紫杉醇化療抗藥性的關鍵因素


這款新藥與現行8種以上化療藥物併用 具有高度協同作用


「如果能夠有效抑制KIF2C活性,就可突破化療藥物抗藥性困境。」王慧菁說,研究團隊成功研發「KIF2C」小分子抑制劑,目前正在全球5大實驗室開發中,其中一款名為「抑制劑7S9」,在細胞穿透性及細胞毒殺效果均優於其他KIF2C抑制劑,在全球KIF2C新藥開發競賽中,處於領先地位。


研究證實,這款新藥與現行8種以上化療藥物併用,具有高度協同作用,可提升藥效達5至200倍,併用BPRMC007S9,更可在14天內抑制抗藥性腫瘤生長達60%。未來適用範圍將進一步拓展至卵巢癌、子宮內膜癌與子宮頸癌等女性癌症,期望提升婦癌病患的治療成效與存活率。


# 首圖來源/國衛院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 癌症連續43年蟬聯10大死因榜首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