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風險群
-
長期戴藍牙耳機!全球10億青年恐損聽力 醫曝改善方法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66外媒《衛報》報導,由「BMJ Global Health」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12到34歲的青年中,有24%的人「音量過高」,也就是以不安全音量收聽音樂,甚至強調全球超過10億的年輕人口恐面臨「聽力受損」風險。 -
年紀輕輕就洗腎!多囊腎併發症多 新型口服藥延緩病程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9604台灣素有「洗腎王國」的稱號,大多數人對洗腎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年長者或慢性病患者,然而,約有5%至10%的洗腎患者竟然是因為遺傳性疾病——多囊腎所導致,這群患者在40、50歲時就可能需要開始洗腎,自我實踐更是受到了劇烈的衝擊。所幸,今日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問世,有望大大延緩患者病程,讓患者重拾生活品質。 -
B肝男「疫」時疏忽竟罹患肝癌晚期! 醫曝1關鍵
癌症新知 / 肝癌7584據衛生福利部調查顯示,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為B型肝炎帶原者1。李祥麟主任提醒,B肝難以完全治癒,因此接受定期檢查至關重要,包含腹部超音波,以及抽血檢驗肝癌指標,如甲型胎兒蛋白指數(AFP)。根據研究顯示,對35~59歲的B肝帶原和慢性肝炎者每6個月提供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降低37%的肝癌死亡率2。 -
國內流感以A型H3N2為主 首例重症死亡9旬婦送當日殁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94疾病管制署今(14)日公布我國2022年10月起的流感季節中,發生第1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病例。疾管署指出,依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社區流感病毒活動度上升,檢出以A型H3N2為主,未達流行閾值,另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亦呈上升,且高於2020年及2021年同期,反映類流感及COVID-19疫情共同效應,目前流感併發重症通報尚處低點,上個流感季(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則無確定病例。另國際間北半球近2週流感活動漸增,於北美洲已趨近流行閾值,亞洲新加坡及韓國亦有明顯上升,主要流行型別為A型H3N2。 -
思覺失調症把握黃金治療期 初期病患近6成可完全緩解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34台北市聯合醫院指出,長期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初期是治療的黃金關鍵期,早期積極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後有顯著幫助,初次發病的患者有高達58%在治療下能症狀完全緩解,比慢性化患者提高許多。且患者越早治療、發病後未接受治療的時間越短,預後會越好,不但精神病症狀緩解率較高、認知功能及整體功能更好、生活品質也較高。 -
本土+34846!死亡+29 女童2次CT才見病變終因腦炎歿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74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8)日宣布新增34,846例本土個案,278例境外移入,29例死亡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最年輕死者1名為2歲女童,無接種過疫苗,本身也沒有慢性病,8月30日使用快篩陽性後送醫,經PCR採檢確診,因持續高燒等症狀經第1次頭部電腦斷層未發現異狀,後續再追蹤時才有急性腦病變、腦壓升高現象,最後仍不幸在9月3日過世。 -
余苑綺直腸癌離世 醫:高風險群40歲後這2項檢查要做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79余天、李亞萍夫妻的二女兒余苑綺21日因直腸癌而離世,享年39歲。中國附醫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余苑綺於31歲罹癌,應屬先天基因異常,建議有家族史、經常接觸致癌物質等高風險族群,40歲以後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或是糞便潛血檢查。 -
天氣熱、火氣大!慎防心肌梗塞 1習慣恐成高風險族群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6171名40多歲男性日前為了兒子多次深夜未歸,中午時大發雷霆,當下有感覺胸口不舒服,後因吵架過程中受傷而送醫包紮,另檢查還發現心電圖有心肌梗塞典型的ST節上升現象,進一步檢查後,確認是冠狀動脈急性阻塞,所幸急救後撿回一命,阻止一場家庭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