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風險病患
-
都市傳說魚油、薑黃、紅麴降血脂? 醫師打臉錯誤觀念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7374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2022年台灣10大死因,其中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壓等,皆與高血脂症息息相關。而「三高」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43至1.78倍,其中「高血脂」,由於其症狀不明顯,且難以自我量測,造成患者在疾病防治上更加困難。 -
胸悶、呼吸喘勿輕忽! 有主動脈瓣狹窄3大症狀速就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00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謝宜璋指出,主動脈瓣膜是負責控制心臟將血液送出的閘口,心室收縮時主動脈瓣膜打開讓血液順利送出,舒張時瓣膜關閉防止血液回流。主動脈瓣膜狹窄常見原因是自然老化而造成的心臟瓣膜鈣化及退化,一般較常發生在70至80歲左右,便會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瓣膜退化。如果瓣膜狹窄無法正常打開,心臟就無法有效將血液送出,供應身體各個器官養份,也因為血液送不出去,心臟需要更賣力工作,才能提供足夠的血液至全身,使得心臟常常處在過勞狀態,因而可能慢慢失去功能。 -
新冠脫離高峰!每日平均併發症+153 口罩令擬再鬆綁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26目前前往醫療院所,特別是醫院與診所需要全程配戴口罩,以保護高風險病患以及醫護人員;然未來部分醫事機構,例如藥局,則有望鬆綁。疾管署表示,近7日每日平均新增153例COVID-19發生併發症的本土確定病例,較前1週之每日平均新增190例下降19.5%。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表示,疫情已過了高峰,高風險族群仍需格外注意感染後發生重症的風險,以及有疑似症狀就需要及早就醫。 -
臉色白、走路喘久咳竟是急性血癌 醫:4大症狀要注意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771有位50歲男子在確診後開始有臉色蒼白、走路喘以及久咳等症狀,以為是長新冠,因血球數值異常,發現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表示,如發現臉色蒼白、不明原因發燒、無碰撞卻有瘀血、骨骼疼痛等4症狀,應及早就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侯信安醫師表示,過去兩、三年間偶見類似個案,病患有此症狀乃是造血功能異常所致,提醒民眾若有上述狀況應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
本土+10876!未來預計萬例左右 醫院感控措施將放寬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977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8)日宣布新增10876例本土病例、184例境外移入,以及40例死亡個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日的本土病例比上週三降低9.3%;目前疫情在控制之內,預測未來兩週,每天都在1萬例上下。 -
AI搶救急重症 北醫加護病房有電腦管家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5619為了提升工作效率與照護品質,北醫加護病房自106年3月全面導入「Ted ICU」,病患所有資料均能自動上傳與拋轉、整合、計算及醫療記錄整合,電腦全天候監測病患狀況,節省許多人力與時間。
-
老翁攝護腺肥大影響腎功能 雷射治療重拾健康
兩性關係 / 男人幫5335陳先生後來再到泌尿科門診檢查時發現攝護腺肥大的情形更加惡化,膀胱長期尿滯留造成腎功能衰退,由於陳先生曾經中風、又患有心臟病與糖尿病,手術風險較高,因此選擇接受多波光雷射攝護腺切除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不再頻尿夜尿,晚上可以一覺到天亮,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
保健食品可降膽固醇? 醫師:效果有限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55台大醫學院副教授暨台灣高血壓學會秘書長王宗道醫師表示,高血脂導致冠心病、周邊動脈疾病或腦血管疾病,其中關鍵就在於「壞膽固醇過高」,這才是造成冠心病及周邊動脈疾病的元兇。壞膽固醇偏高,斑塊容易堆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硬化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並讓動脈粥狀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