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高溫環境
-
為「好兄弟」備普渡祭品 食藥署提醒3大母湯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14每逢農曆7月的中元普渡,是民間流傳已久的習俗,民眾會為「好兄弟」準備許多三牲素果、零食、餅乾等祭品,但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罐頭、鮮食等普渡食品,到底該如何挑選呢?又該如何正確保存及食用呢? -
老年人屬熱傷害高風險群 口渴才補水易中暑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352大家都知道老年人最怕低溫,天氣驟冷就容易引起中風、心肌梗塞,所以寒流來時特別提高警覺。不過,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因為皮膚排汗及高溫適應能力較差,只要氣溫一高,就容易中暑、熱傷害,且因為症狀不明顯,很容易被忽略,讓症狀惡化。 -
初秋氣溫居高不下 長輩遠離熱傷害掌握3要訣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30雖然喝水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老年人除了常忘記喝水外,也可能為了減少排尿次數而少喝水,且老年人對口渴反應也可能較差,若沒有適當的補充水分,容易使身體處於脫水狀態。因此,須定時喝水,養成每天至少2,000cc或每天每公斤體重30至40cc)白開水的好習慣,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建議可利用具有刻度的水壺,檢視每天喝水量是否充足,此外,多吃蔬果也可補充一些水分。
-
8月迄今熱傷害急診暴增 騎單車也可能中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08衛福部疾管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就醫資料,8月迄今,熱傷害掛急診個案暴增,所謂熱傷害可分為熱痙攣(Heat cramp)、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熱中暑(Heat stroke)。
-
夏日戶外工作潛藏危機 慎防熱傷害威脅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99台北慈濟醫院職業醫學科主任賴育民指出,台灣地區每到夏季,有許多因職業或戶外活動導致「熱傷害」(heat illness,又稱熱病)的案例。台灣屬海島型氣候,在夏季慣有的潮溼與悶熱,會使人體排汗蒸發散熱的功能減低,容易引發熱傷害,因此,不論是工作或是休閒活動時,都要留意熱傷害帶給身體的潛在威脅。
-
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 心臟病風險增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217這些消防員參加了演習,包括模擬從雙層樓建築中嘗試救援,使他們暴露在極高的溫度下,同時配戴心臟監測儀。研究發現,他們的核心體溫在暴露於火場後的3、4個小時內仍然很高溫;同時也發現他們的血液變得黏稠,大概有66%的機率會形成潛在有害的血塊。 -
市售包裝水放車內7天 塑化劑恐超出國際標準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228消基會董事長游開雄今天公布「置高溫環境包裝水,塑化劑及鉛檢測報告和銻溶出調查」,研究人員將20件瓶裝水放置28℃環境車內7天後,檢驗「鄰苯二甲酸酯類含量」(塑化劑)。在鉛含量測試部分,20件樣品均低於0.005ppm,皆符合食藥署《包裝飲用水及盛裝飲用水衛生標準》0.05ppm及環保署《飲用水水質標準》0.01 ppm。 -
烈日當下未防曬 水晶體受損老花提早報到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609國軍高雄總醫院眼科助理教授洪啟庭與日本防衛醫科大學眼科部教授竹內大組成的研究團隊,花費2年進行動物實驗,以及1000名40至50歲民眾的追蹤研究,發現持續高溫和3C產品藍光一樣,會對水晶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