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食安
-
環境荷爾蒙!塑化劑等內分泌干擾物質 長期接觸恐致癌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457塑膠製品充斥於日常環境,嚴重影響健康。國衛院、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食品安全學系1項研究發現,與其他先進國家相較,國人體內塑化劑濃度含量高出2到7倍。台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院長謝榮鴻提醒,外食族應避免使用塑膠袋或紙碗來裝熱食,微波食物時務必先去除外面的保鮮膜。 -
寶林茶室再添1死!5旬婦來不及換肝 累計5例死亡個案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665寶林茶室食安事件震驚社會,原本造成4人死亡,但昨(5)日再添1人,個案為53歲女性,3月22日到寶林信義A13食用「滑蛋河粉」,當天身體即出現不適症狀,病情持續惡化,3月25日住進三總加護病房,6月5日,因感染等問題,引發因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死亡。 -
毛小孩誤食有毒食物怎麼辦? 專家分析可能情況及處置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7054前台北市獸醫公會理事長楊靜宇表示,毛小孩誤食中毒可分為貪吃,食用不該吃的食物,以及在戶外接觸到除草劑、消毒劑等兩大類,後者屬於神經毒,風險較高,提醒飼主帶狗狗外出散步,一定要留意公園布告欄是否張貼消毒等告示。 -
台灣人吃帶殼海鮮易食物過敏 業者販售沒標警語恐挨罰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93為避免民眾吃到過敏源食物引發症狀,食藥署訂定「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市售包裝產品含有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之穀物、大豆、魚類等及其製品,及使用亞硫酸鹽類等終產品其二氧化硫殘留量每公斤10毫克以上者,均須在產品的容器或外包裝上,顯著標示含有致過敏性內容物名稱之相關醒語資訊,方便民眾挑選與購買。 -
組織胺中毒常發生於海鮮 醫點名:這些魚類別久放在外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6889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海鮮中像鯖魚、鰹魚、沙丁魚、虱目魚等等魚類,一旦保存條件不佳導致細菌增生,民眾在不知情下攝取容易發生組織胺中毒,短短幾分鐘就可能皮膚起紅疹,出現頭暈、頭痛、胸痛、呼吸困難等等症狀。 -
近3年超過百人腸炎弧菌中毒! 日常預防3大原則要牢記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3564關於國內發生腸炎弧菌中毒個案數,據食藥署統計資料顯示,110年發生11起,患者人數達217人;111年發生14起,患者人數達269人;112年發生11起,患者人數達126人。 -
薛瑞元任內最滿意長照政策 點出下任部長邱泰源的難題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6498薛瑞元認為,衛福部長任內的每一個事情都很困難,他始終抱持著「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原則,今年就處理了食安、兒虐等事件,其實都不是很容易處理,所幸在同仁齊心之下,處理到一個段落。 -
蛋糕上的草莓農藥殘留率高! 消基會抽樣17件中16件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58消基會於今年2月間,分別於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的蛋糕、麵包及甜點專賣店購買草莓相關製品,共計購得17件樣品,其中有16件檢出農藥殘留,檢出農藥品項總計43項,除2項不得檢出外,其餘就《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來說,殘留量均在容許標準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