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關節發炎
-
一場秋雨一場寒 類風濕關節炎來報到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1660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為「晨僵」,也就是早上起床時,兩手僵硬無法握拳,且時間長達一小時,其他症狀像是超過3個關節發炎(如:近側指間關節、掌指骨關節、腕關節、踝關節等)、對稱性關節炎、類風濕性結節、血清檢查發現有類風濕因子等等。除了關節病變,類風濕性關節炎還可能影響到其他像是肺、心血管、眼、腎、神經等器官系統,造成如結膜炎、乾眼症、肺積水、心包膜積水等併發症。 -
僵直性脊椎炎病友用眼過度 併發虹彩炎風險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874台灣約有三至四成的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合併虹彩炎(前葡萄膜炎),症狀為眼睛紅腫充血、視力模糊、畏光及流眼淚等,若放任不管使其反覆發生,恐造成瞳孔變形,引發青光眼。
-
老年人想維持肌肉結實 做對這3件事很重要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532New Hampshire大學的主任Miriam Nelson則說,即使你已經到了90歲高齡,只要做到3件事情,就可以免於肌肉的流失,仍然維持肌肉結實的狀態。 -
懶得刷牙關節炎不請自來 研究:牙周病菌惹禍
健康養生 / 口腔植牙3887研究發現,造成牙周病的放線桿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會讓體內的蛋白質增生,進而造成免疫系統衰退。控制蛋白質增生的瓜氨酸化(Citrullination)是人體自然發生的一種過程,不過研究人員發現,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體內的瓜氨酸化過度活躍,導致發炎並讓組織受損,使得關節僵硬和疼痛的狀況產生。
-
機器人女孩重生 走路關節不再卡卡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34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葉國偉指出,姵瑩第一次走進診間時,真的像是電影中的機器人,寸步難行,經過積極治療,現在已跟常人無異,成為大學新鮮人。 -
蹲著如廁傷膝蓋 專家建議多蓋座式廁所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49古鳴洲指出,使用蹲式馬桶,真的很傷膝蓋,研究顯示,雙腳蹲著時候,膝蓋所承受的重量會是體重的7倍,而爬樓梯的膝蓋負重則是身體重量的2至3倍,如果步入中年之後,仍天天蹲著上廁所,退化性關節炎就可能提早報到。 -
脊椎關節炎非運動傷害 延誤治療變「傑尼龜」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840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過敏科謝松洲主任指出,脊椎關節炎患者常見臨床症狀包括下背痛、屁股痛、下肢關節發炎、經常性的肌腱韌帶發炎等,很多人會以為是因為自己太操勞或是坐姿不良引起。像王先生這樣誤以為是運動傷害的,也不在少數。 -
穩定免疫機制 擊退乾癬人生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2612振元中醫診所羅永欽醫師表示,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是人體的防衛軍隊,會對抗細菌、病毒等外來物質,但免疫系統失調時,就會反過來攻擊自己。像紅斑性狼瘡通常好發於年輕女性,僵直性脊椎炎也常見於10幾20歲的青少年。例如紅斑性狼瘡患者臉上有紅疹、蝴蝶斑,對陽光會產生異常反應,口腔容易潰瘍、或關節發炎等,一旦發現不對勁,經過血液檢查後,才驚覺疾病已上身,只不過,目前醫學領域仍無有效治癒這類疾病,多採用控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