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鈣化點
-
乳房出現小紅疹 竟是癌細胞侵犯脂肪組織
癌症新知 / 乳癌64751名42歲女性洗澡時在左乳房外側上疑似摸到硬塊,最初直覺是伴隨生理期的乳房腫脹變化,不以為意;時隔半年,乳房的皮膚上開始出現小紅疹,硬塊也愈來愈明顯才到醫院檢查。透過超音波與動態磁振造影,起小紅疹的真相,竟是乳癌侵犯到脂肪組織,影響到表面皮膚。 -
乳房攝影恐致癌? 專家:別被網路傳言誤導
癌症新知 / 乳癌5891最近網路社群不少貼文指稱,做乳房X光攝影會擠壓劇痛,又有放射線汙染疑慮,輻射還可能致癌,對此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鄭重澄清,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僅接受0.7毫西弗劑量,遠遠低於安全值50毫西弗劑量輻射。 -
降低乳房攝影不適感 應選擇經期結束後檢查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687乳房攝影檢查是目前唯一證實可以早期確診乳癌的方式,建議45至69歲的女性定期檢查乳房,醫師建議,選擇經期結束後進行乳房攝影檢查較為合適,因月經期間乳房本身就會脹痛,若進行檢查容易因乳房受到壓迫而產生不適。 -
3D數位乳房斷層攝影 讓零期乳癌無所遁形
癌症新知 / 乳癌5088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一之癌症,高峰約在45至69歲之間,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千名婦女因此喪命。目前國際醫學實證,有效提早發現並改善預後的乳癌篩檢方法是乳房X光攝影,乳房X光攝影檢查能偵測乳房鈣化點或腫瘤,發現無症狀的0期乳癌。 -
乳房X光攝影篩檢率高 把握45到69歲免費檢查
癌症新知 / 乳癌3820近日有媒體報導,提及30歲以上的婦女,可用乳房超音波來替代乳房X光攝影。但台灣相關本土研究顯示,即使是對於較年輕的女性,乳房X光攝影的敏感度仍比乳房超音波高,能偵測到非常早期的乳癌,甚至發現有可能是原位癌的鈣化點,且乳房超音波很容易受到不同操作者的影響,在偵測鈣化點時的敏感度也較低。 -
珍愛乳房有一套 自我檢測加定期篩檢
癌症新知 / 乳癌3454許多乳癌患者在發現時,常常都已是中後期,原因在於乳癌剛開始多以一般硬塊呈現,雖能觸摸與感覺得到,但卻無痛感,因此許多女性會掉以輕心或拖延求診,故養成自我檢測與定期篩檢的習慣相當重要。 -
女孩兒初經提早報到 乳癌風險增
癌症新知 / 乳癌2573國內乳癌權威、高雄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指出,乳癌危險因子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可改變的,先天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或30歲後才生第1胎,以及未曾哺乳、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
-
瘋路跑肌腱炎上身 復健科門診量爆增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195「軟組織傷害已成為國人尋求復健科醫師治療的常見項目。」台北馬偕復健科主任姜義彬醫師表示,近年來國人瘋慢跑、愛騎單車,不少人因此不慎受傷,造成軟組織傷害,其中以網球肘、足底筋膜炎等肌腱炎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