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針劑
-
手拿不起杯子!男檢出罕見「骨巨細胞瘤」 再晚險截肢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4048烏日林新醫院骨科主任謝博欽表示,骨巨細胞瘤常見於20至40歲年輕族群,根據統計若以好發部位進行排名為大腿骨(股骨)末端,脛骨上端及手腕(橈骨),此外尺骨末端排第4順位,薦椎為第5順位。雖然骨巨細胞瘤屬良性骨瘤,但因其腫瘤易復發,更可能會轉移至肺部,故臨床上類似惡性骨癌,若是延誤治療後果不堪設想。 -
男性更年期怎麼看?脾氣差沒性慾就慘了 睪固酮恐低下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51652歲的黃姓銀行經理最近感覺上班注意力不能集中,開會時變得易怒罵人,下班後看電視會打瞌睡,腰圍變粗,性慾下降很多,他擔心自己可能罹患男性更年期,因此在家人的支持下前往泌尿科求診,經過評估與血液檢查,證實睪固酮濃度為285ng/dL,明顯偏低,經過泌尿科醫師的藥物治療和衛教,才逐漸改善男性更年期症狀。 -
減重針劑恐引自殺念頭? 歐盟和英國對減重藥展開調查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104繼歐洲藥品管理局調查的2周之後,英國藥物及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也於7月25日發表聲明表示,目前正著手調查被批准使用於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類升糖素胜肽-1受體促效劑」藥物,其中包含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胰妥讚」(Ozempic)、「善纖達」(Saxenda),此外,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用於治療第2型糖尿病的GLP-1藥物也列在本次調查範圍;同時,賽諾菲(Sanofi)與禮來(Eli Lilly)所開發含GLP-1成分的2款藥物也納入調查。 -
溫差大恐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致使耳鳴、眩暈症狀加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08溫差影響人體有多大呢?李宏信醫師指出,一方面基於熱脹冷縮的原理,在氣溫驟降時,會使血管劇烈收縮;另一方面,人體為了應付忽冷忽熱、變化劇烈的氣溫,必須不斷消耗能量來調節體溫,容易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而自律神經紊亂也會進一步造成血管收縮,相當於雙重打擊,考驗民眾的血管健康與彈性。 -
氣管插管麻醉針劑缺貨 食藥署:臨床需求大控貨供應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962西藥供應資訊平台自112年6月14日至6月27日共接獲32件藥品短缺通報案件,連同前次未辦結7件,合計39件。其中經調查無短缺案件11件、建議使用替代品項17件(共14項藥品)、無替代藥品啟動公開徵求案件1件、恢復供應品項4件、處理中案件數6件。 -
「采耳」不慎恐留耳鳴後遺症? 醫示警與耳膜受損有關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52「常見的耳膜破裂原因就是外力傷害及急性中耳炎之後遺症。」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人的外耳很敏感,愈深處黏膜愈薄,若是用棉花棒挖耳朵太用力,可能會刺傷黏膜而導致疼痛,也很容易造成發炎反應。 -
動脈硬化不只在冬天 大熱天也可能併發心肌梗塞釀猝死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9033心肌梗塞不只好發於寒冷的冬天,炎熱高溫的夏天也可能因為人體血管擴張,流汗過多、水分補充不足,導致體內血液變得濃稠,進而出現冠狀動脈堵塞的情形。尤其三高患者、肥胖不運動、飲食過油、好菸酒等,不分季節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應多加留意。 -
幼兒園餵藥案「巴比妥」哪來? 食藥署:查無流向不明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666從1位家長帶孩子去醫檢所意外檢出孩童體內含有巴比妥,而引發幼兒園教師疑似餵食幼童不明藥物的案件,至今真相仍未水落石出。有部分輿論,質疑是幼童平時服用的藥物中含有苯巴比妥,使得「巴比妥酸鹽類」等管制藥品流向備受矚目。食藥署表示,目前查無流向不明的藥品,且案件已由司法偵查中,希望能及早釐清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