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醫療決策
-
保障醫療自主權!簽署手術同意書前 你必須知道3件事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231進行手術、麻醉或侵入式檢查前,醫師會提供說明,並請病人簽署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本意是建立治療共識,然而當醫療爭議發生時,同意書也可能成為「呈堂證供」,雙方據以爭論醫師事前是否完整說明、病人是否充分知情同意。藥害救濟基金會邀請兼具律師身分的吳政航醫師解析,簽署手術同意書時有哪些溝通的重點,讓告知與同意不只是形式。 -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求攀升! 客製化手術讓行走更自然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419隨著人工關節材料的進步,現在耐磨度已大幅提升,抗磨損可達30年以上。梁峻銘院長會根據病患本身的關節排列方式進行手術,減少對軟組織的破壞,讓患者在術後行走感受更自然,手術方式會將骨頭調整角度控制在3至5度之間,以確保最少的破壞、最好的術後感受。此外,搭配導航機器人,可在各種角度下測量關節的張力與穩定度,讓手術更加精準,患者的關節使用壽命也能因此而大幅延長。 -
國科會智慧醫療產學聯盟 AI輔助提升醫療品質接軌國際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694AI人工智慧無所不在!台灣AI半導體技術研發領先全球,如能運用在醫療領域,將成「第二座護國神山」,例如,高雄長庚運用AI技術整合肝癌病友的病歷、放射影像及眾多臨床數據,為患者擬定個人化精準治療策略,有助於延長患者的存活率。 -
提升孕產安全!雙和導入PROMs問卷 推醫病共享決策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626每年的9月17日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訂定的「世界病人安全日」,2024年的主題為「孕產安全,你我共守」及「安全診斷,健康把關」,臺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積極響應,於9月18日至23日舉辦相關衛教宣導活動與健康講座,共同為病人安全採取行動。 -
善終自主!預立醫療走完自己的人生 家人不受抉擇之苦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44482000年開始,台灣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賦予末期病人拒絕醫療的權利,2016年更是通過亞洲首個「病人自主權利法」,將拒絕醫療權擴及至不可逆轉昏迷、永久植物人、極重度失智等重症患者。2019正式實施自2023年底,已有6.8萬人簽署預立醫療決定(Advance Directive, AD),大約有2%成人完成簽署,但相較美國約37%的簽署,比例仍偏低。 -
癌症基因庫加速精準醫療! NGS納健保適用19種癌別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7340「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由跨部門、跨機構的合作,透過全方位的基因檢測和智慧化分析為醫師提供精準的臨床醫療決策支持,收案癌別包含肺癌以及5大消化道癌症。計畫同時成功建立台灣首個本土臨床基因組數據庫(CGDB),期能累積真實世界數據加速未來藥物的開發和核准流程。 -
研華參與醫療國際大展 與衛福部共同展示智慧醫療成果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4089衛福部赴美國奧蘭多參加「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協會」(簡稱HIMSS)於3月11日至15日召開之年度會議,並以「Taiwan digital Health 」為主題參展,帶領產學研醫團隊近50位代表於會議中展示台灣智慧醫療研發能量,落實推動以醫待產的政治目標,而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公司也參與其中,於展區中呈現一系列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
中醫大附醫與Google MedLM合作 建構「AI輔助醫師」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7525透過生成式AI技術,加速醫病共識的達成,爭取病人診治的時間,已成為現今醫療科技追求的目標。日前,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宣布與Google Cloud合作,透過Google Cloud的生成式AI技術與建構於Med-PaLM 2之上的Google MedLM大型語言模型,將建構全方位「AI輔助醫師(AI-assisted Physician)」,輔助醫護專家運用於診斷疾病、規劃治療疾病、病患教育,以及與醫學教育研究等領域。